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要闻播报

互设办事处,两岸两会将可处理更多两岸事务

2012-06-01 09:30     来源:人民政协报     编辑:王思羽

  事实上,对于两岸两会互设办事处的话题,已经由来很久。不过,随着2008年以来两岸交流互动加快,由此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互设办事处,再成为两会共同期盼的选择。

  □两岸交流

  现实呼唤办事处早日成立

  “2008年马当局上任迄今,两岸关系呈现突破性发展,4年来海协、海基两会协商迈入制度化阶段,7次陈江会签署17项协议;ECFA签署及实施,更标志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的里程碑。”台湾政治大学一位资深政论家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但是两岸两会至今没能互设办事处,对两会处理两岸事务势必带来很多麻烦,甚至可以说不利于两岸交流。

  这位政论家表示,从现实需求看,4年来两岸各层面交流互动急速升温,其衍生的各种问题及服务需求,经常需要由官方授权的两会联系处理;长期来众多台商在大陆发生紧急事故或问题,往往是由大陆各地台商协会协助处理,但若有公权力授权的海基会驻大陆机构就可直接协处,更能掌握时效。

  “更进一步来看,海协、海基两会均为官方授权机构,若互设办事处,可以处理具公权力性质的业务。”他说,第一,互设办事处的话,可以通过各自的办事处来解决台胞证及大陆居民赴台许可证的签证业务,提供双方民众的方便。第二,两岸民众处理人身安全事项也需要这样的办事处。

  上述台湾这位政论家说,近年来两岸交流所衍生的人身安全事项也愈来愈多,如旅行意外、突发健康事件、医疗后送等,这些攸关人身安全的事项,都需要政府协助处理,两岸若能在对方设有办事机构,可就近、实时处理,保障两岸民众的人身安全。

  “第三,是两岸商务往来的需要。”他说,随着两岸商务往来愈来愈密切,所衍生的商情搜集、商务纠纷处理等事项需要政府协助处理。而两岸文教、新闻、司法等方面的往来也愈来愈密切,交流秩序也需要政府协助。

  而根据海基会提供的一组数据:自2008年6月1日至2012年1月31日止,海基会协处台商经贸纠纷1342件,较之前同期(223件)增长502%;协处人身安全8082件,较之前同期(4643件)增长74%,在两岸民众急难服务方面,2008年6月1日至2011年底,海基会就服务案件7366件、拨打紧急服务专线19315个、协助人身安全1618件、协助返乡2273件、协助赴台探病奔丧1600件。

  “另外,从政治面来看,两会互设办事处更能彰显两岸‘求同存异’的重要意涵,也是两岸关系全面制度化的基础,意义重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一位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协会从第一次陈江会谈开始,已多次提出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的议题,但台方始终不愿正面响应。

  □互设办事机构

  是两岸良性互动的重要标志

  日前台湾出版的《中央日报》在谈到两会互设办事机构时指出,以目前两岸的协商模式,海协会和海基会搭桥,各业务主管部门上桌磋商的模式来看,目前较适合的做法,应是名目上由海协、海基两会互设办事机构,实质上是由各业务部门派员实际操作相关业务,这种操作方式符合当前两岸协商模式,双方较容易接受这种安排。

  “至于办事机构的名称建议为海基会北京、上海、广州办事处;性质为办理两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项事宜;业务范围包括来往两岸签证、商务、文教、当地台胞服务等,如此可以更快速更便捷地服务两岸民众。”该报指出。

  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今年两会期间接受媒体访问时就表示,随着两岸双向交流和各项合作的发展,大陆强烈希望两会互设综合性办事机构提上协商日程。他强调说,两会互设办事机构是两岸良性互动的重要标志,将提升两岸关系发展水平,为两岸民众解决更多实际问题,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不过,在目前台湾政治生态下,两岸两会要想尽速互设办事处,恐怕还需要很多繁琐的工作。”上海台湾研究所一位两岸问题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台湾方面有复杂的所谓法律程序要走,除了修改其所谓的“两岸关系条例”,增定海基会在大陆设办事处的“法源”外,也要使海基会转型。“另外一个关键问题是,办事处的功能及定位如何设计,台湾内部分歧很大。”(高杨)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