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注册志愿者2511万 奥运将助推志愿服务立法
12日上午,在北京市花园路街道远望楼志愿者服务站,记者看到一位老大爷正忙前跑后地为过往行人服务。在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志愿者当中,这位耄耋老人显得与众不同。服务站的志愿者向记者介绍,老人叫马高强,74岁,是一位住在北京测绘局社区的退休军人。
马老先生告诉记者,去年奥运城市志愿者网上报名开始后,他就想当志愿者,为奥运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他们说我年龄偏大,担心我的身体,一直没有批准。”马老先生说,“但我还是不断地找街道。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目睹了这儿半个多世纪发展变化的历史。对这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常住单位、道路交通都非常熟悉,可以帮别人指路。”最终老人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奥运志愿者。为此,他还专门自学了英语。周围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开玩笑说,马老先生抢了他们的工作。
如今,在北京奥运会赛场内外,有10万赛会志愿者为赛会提供直接服务,有40万城市志愿者在城市和场馆周边设立的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上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救助等服务,有百万社会志愿者在社区和乡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另外,在比赛场馆,还活跃着20万啦啦队志愿者。
“百万志愿者在创造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大力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志愿服务活动正在逐步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社会的新时尚。”北京团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北京市志愿者协会会长刘剑对记者说。
我国注册志愿者达2511万
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56个民族都有人参加奥运志愿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点燃了无数国人从事志愿服务的热情,也给中国志愿者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2006年8月28日北京奥运会启动赛会志愿者招募到2008年3月31日报名结束,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达到112万多人,其中90多万人同时报名残奥会志愿者,创历届奥运会之最。同时,城市志愿者报名人数超过207万。最终,北京奥运会共录用赛会志愿者74615人,他们来自98个国家和地区。另外,青岛、香港、天津、上海、沈阳、秦皇岛6个京外赛区录用赛会志愿者7600人。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共录用3万多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12月,全国累计已有超过2.68亿人次的青年在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应急救援、海外服务等领域为社会提供了超过61亿小时的志愿服务,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达2511万多人。“志愿者是保障奥运期间赛场、城市顺畅运行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平安奥运人人有责,每一名志愿者都应该是平安奥运的实践者,所以志愿者也是实现平安奥运的重要基础。”刘剑说。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