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特稿

福州台企更替期:“台商2.0版本”怎更新

2012-02-16 08:03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王思羽

  福州台企进入更替期,“台商2.0版本”该怎样更新?图片来源:福建日报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来榕子承父业的台商二代数量大概不到两成,虽然多已接掌企业部分业务,但顺利且全面完成交接棒者仍是寥寥。如何顺利完成管理权的转换和执行力的延续,一些受访台商给出了不同的建议。但不约而同的是,不管是较早接班,还是刚刚换代,甚至正待退向幕后的老一代台商,都对于“台商2.0版本”能否快速且顺利更新,深感迫切。

  “完成时”:若要接班就得趁早

  福州协特来照明公司董事长、福州台商协会会长蔡圣虽然也有些白发了,但他也是一个二代台商,只不过是在上世纪90年代就跟着父亲来福州打拼。蔡圣表示,以福州台企为例,现在很多都是聘请职业经理人,只要企业上了轨道,子女接班与否并不是很大的问题,比如华映光电等就是此例,“真正存在接班难题的主要是中小型的台企”。

  如何才能顺利接班?蔡圣认为若要传帮带,当然得趁早,最好在子女大学毕业后就过来。时间拖久了,子女在台家庭和职场变得稳定,来大陆自然要经历一番取舍,没办法义无反顾地投入工作。并且,其思维方式基本定型,也易上手企业事务和融入当地。

  此外,蔡圣表示,第一代台商受教育水平大多不高,属“草莽英雄”,第二代接受的多是精英教育,更希望用所学来“改造”企业,一下进入企业有时容易和老员工有所冲撞。把子女放到其他企业中去“孵化”锻炼,不仅可以让这些年轻台商避免闭门造车,也能真实了解发展大环境,并证明自身实力。

  记者同时了解到,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曾接到一个特别的任务,一位知名台商拜托其找30个优秀的台湾年轻人,将他们送到大陆跟儿子一块接受训练,组成儿子的未来专属团队,以改变过去台商企业接班时“少主”配“老臣”的模式。

  “进行时”: 充电才能继续发力

  陈秀容是福州台商二代中少数很早就出来独掌一面的例子,虽然对她来说这个过程来的有些早、有点突然:1997年父亲陈信维猝然离世,不仅留下了曾经开发福州首家集购物、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先施百货,以及首例辟有空中花园的先施大厦等,当时具有地标意义的大手笔业绩,也让这个算得上我省第一家台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先施公司,下一个领头人怎样上位接班的问题,变得刻不容缓。

  1993年就已来榕的陈秀容,以前仅是经营先施集团在福清的兴融娱乐城,与父亲的交集并不多。这让陈秀容及其同辈的家庭成员花了多年时间,来理顺父亲留下的资产,以及公司与合作企业之间的复杂关系。其间,陈秀容也曾有许多零星的小投资,但一直没有做大项目。

  直到2008年,在经济最不景气的观望中,陈秀容出人意料地投入4000多万元,在福清拍得90亩土地,计划投资8.72亿元,兴建当地首个城市综合体——富创世纪城。目前,集商务、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该项目,已引进香奈儿等68个国际一线品牌,计划今年底全部投入使用。

  父亲以百货起家,陈秀容在接班后,将目光对准福州区县及周边城区的购买力,再度以全新百货的模式发力。谈到两代人之间的不同,陈秀容说,父辈大多埋头苦干,而年青一代的较高学历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观念。如今,她已在华侨大学完成EMBA课程,现在又成了福建农林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班的学生。正是不断学习新的经营理念,才让她决定启动这个较为创新的城市综合体项目。

  普遍感慨: 创业难守业更难

  近年来,许多在闽台商陆续开始为接班大戏谋篇布局。很多台商二代被发送到基层熟悉业务。连江瑞邦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珮瑜,主要负责协调调度,保证产品交期与质量,而技术、投资和工厂规划等则由父亲兼董事长的陈英男来处理。这两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让陈珮瑜深感创业难守业更难。

  2003年,在美国读书回到台湾后,陈珮瑜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本想通过考取医师资格,从事心理学方面的工作。但在父亲一纸令下,只能放弃理想,搬到了连江工厂宿舍里,开始“以厂为家”的生活。刚开始,父女共用一间办公室,两张办公桌并列排放,言传身教让她很快熟悉了相关业务。虽然后来分开办公,但陈英男并未全部放手,“因为她毕竟不是学这个专业的,管理上或许没问题,但在许多技术性的问题,就没有这个经验,所以我一直没办法退休啊”。

  “扶上马再送一程”,成为许多老一代台商希望让事业继续发展的接班方式。记者采访中还发现,许多来闽接班的台商二代甚至比自己的父辈走得更快,在自己子女还是青少年时期就把他们从台湾接过来。除了便于照顾,还希望在大陆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培养“3.0版本”的进取心。另一方面,大陆的发展空间广阔,即便不接班家族企业,子女一样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一番天地。(本报记者 陈梦婕)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