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精彩推荐

大陆劳工成本若升高 台商应怎办

2010-03-03 08: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张蕾

  中新网3月2日电 台湾《工商时报》2日刊出社论说,随着大陆经济发展从外贸转型至拉内需,从“世界工厂”晋级“世界市场”,劳动供需、成本结构、产业竞合自然将随之丕变,对台商乃至全世界都将产生深远影响。随机应变向来是台商所擅长,倘使业者能跟着大陆经济一起进阶,重新思考产业战略,争食内需商机,也可有收获。

  文章摘编如下:

  虎年开年,中国大陆缺工、缺料的话题发烧不退。事实上,随着大陆经济发展从冲外贸转型至拉内需,从“世界工厂”晋级为“世界市场”,劳动供需、成本结构、产业竞合自然将随之丕变。一旦中国大陆不再是廉价的“世界工厂”,对台商乃至全世界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在冷战结束后的20余年间,全球拜“和平红利”之赐,享受了长时间的低通胀繁荣期,除了石油等原物料价格持稳外,更重要的是中国大陆在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经改路线下,以廉价劳工招商引资,吸引大批台商及外商带单投靠,进而蜕变为“世界工厂”。

  如今,中国大陆市场崛起,一方面在全球竞逐实物资源,另一方面也因发展内需产业之必要,对于原料和劳动力的需求增强,助升工资与生产成本。

  从目前的动态观察,以鸿海为首的台资大企业已往内陆另辟基地,力图稀释新增成本负担,间或有重启越南投资或南向东盟评估设厂的声浪,但迄未有自大陆言退者,关键就在于大陆既是主要工厂,更是重要市场,生产成本已非唯一考虑。

  随机应变向来是台商所擅长者,倘使业者能跟着大陆经济一起进阶,重新思考产业战略,跳脱纯代工思维,另辟品牌,布建销售路径,争食内需商机,甚至促使大陆制造的产品向上提升,以补劳工成本优势不再等缺憾,也可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另一方面,大陆台商布点调控,也有人乐观预期台湾将喜迎“万凤还巢”。问题是,当局准备好了吗?走过加工出口区带动的经济起飞岁月,走过台币升值致令产业空洞化的岁月,走过两岸曾经隔绝而产业奋力升级的岁月,走过环保抗争而追求经济与生态共荣的岁月,现在的台湾不会只想迎回加工出口区的荣景,也不应只为了解决失业问题而不计一切招商,徒然造成产业发展政策的扭曲。

  据闻台当局有意以“特区”形式吸引台商回流,若果,则当局在构思土地、税负、用人等优惠政策的同时,更当深思熟虑:回流之台商能为台湾创造何等附加价值?台湾又如何运用既有优势为台商加值?唯有彼此能创造双赢,产业的根才会扎得深,不易随客观环境变化而见异思迁。

  打造“友善但不滥情”的经营环境,是当前台湾刻不容缓的课题,如此筑巢凤来归,才真的称得上“守得云开见月明”。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