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精彩推荐

苏州六成台企缺工 台商建议搭建信息平台

2010-01-21 09:30     来源:苏州日报     编辑:张蕾

  春节快到了,一年一度的用工曲线跌入谷底。在苏民工回家过春节后还会不会回来?2010年,苏州还将面临怎样的用工困境?昨天,在政协大会分组讨论中,一些委员、特邀人士心急如焚——

现象 60%台企缺工,缺工率10%

  缺工问题已开始制约台商企业在苏州的进一步发展,苏州原来的劳动力优势如今变成了劣势,将影响企业转变产业结构、继续在苏州投资等布局与规划。

  “缺工,已成为企业的普遍现象,”台湾“妙管家”的老总蔡宗仰是太仓台企协会会长。在受邀出席政协全会之前,他在太仓163家台商企业中做过调查,发现六成台企缺工,缺工率达10%左右。

  苏州是台商在大陆投资的重要集聚地。对于广大在苏台资企业来说,蔡宗仰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在到苏州参加会议前,吴江台企协会会长齐治受吴江许多台企所托,要在大会上“呼吁解决缺工问题”。他说,吴江共有600多家台商企业,以IT产业为主,但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面临着招不到工人的困境。为了招到更多工人,许多企业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薪酬,但仍无济于事。“大陆劳动力资源丰富,本是吸引我们来投资的重要原因。但一夜之间,不知道劳动力跑去哪儿了?”齐治坦言,缺工问题已开始制约台商企业在苏州的进一步发展,许多企业主表示,苏州原来的劳动力优势如今变成了劣势,将影响企业转变产业结构、继续在苏州投资等布局与规划。

  调查 “用工荒”并非“民工荒”

  苏州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仍大于需求。 “缺工”问题,本质上是“结构性用工荒”,而非“民工总量荒”。

  “用工荒”并非简单的“民工荒”,苏州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仍大于需求。昨天,市政协委员高门中一语惊人。他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缓解企业“结构性用工荒”的建议》,其中,汇思人力资源集团人力资源研究所开展的大量调查研究数据表明,苏州许多企业出现的“缺工”问题,本质上是“结构性用工荒”,而非“民工总量荒”。

  作为苏州最大的民营人力资源企业,汇思集团公司平均每年派遣到苏州各企业的民工在5万人左右。汇思苏州市场2008年、2009年两年的运营数据分析表明,男女比例、年龄限制、户籍限制、学历限制等问题是造成许多企业缺工的主因。目前,在苏州市场,男性劳动力比女性劳动力更难就业;40、50人群比年轻人更难就业,有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甚至只要18-25岁之间的民工。与此同时,用工的季节性因素也在影响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尤其每年的1月份和2月份,是许多民工返乡过春节的月份,用工曲线降到最底端。调查中,相关数据同时显示,未来两三个月中,劳动力市场的供应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会有缓慢增长。

  建议 招工就是采购,政府搭建信息平台

  企业如果不能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比”调整招聘策略,必然会遭遇到“缺工”。

  “招工再也不能仅靠一纸广告,就会有人上门来了,企业招工已是一种采购行为,”高门中委员认为,反思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一些不科学的招聘标准必须加快改变,企业如果不能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比”调整招聘策略,必然会遭遇到“缺工”。此外,也要充分考虑到季节性的因素,提前做好预案。比如1月份缺工,就提前招工、培训,建立储备库,应对可能的用工危机。对此,台企协会会长们深有同感,大家在讨论中一致表示,积极应对新情况,还在于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生产线自动化进程,以减少廉价用工量来根本性解决用工问题。

  像汇思这样的民营职介机构,苏州目前有800多家。如何让更多的民营职介机构服务广大用工企业,高门中委员建议,政府部门应从苏州产业转型的高度,深入研究对策。在“用工荒”的背景下,政府务必引导、规范企业,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禁止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劳动力市场供求指数的实时发布机制,为企业科学制定招聘策略提供决策参考,畅通用工信息通道,使劳动力市场的“供求配置率”大幅提高。(陈秀雅)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