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台胞与医疗

台湾健保调整方案确定

2010-03-19 09:16     来源:新华网     编辑:张蕾

  新华网台北3月17日电(记者李寒芳 向建国)台湾当局17日确定“全民健康保险制度”(简称“健保”)调整方案,曾因调涨健保费与行政当局意见相左而请辞的“卫生署长”杨志良获留任。此间人士认为,健保财务困窘虽暂缓解,但仅靠调高保费无法治本,台湾各界应认识到开源更要节流,健保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根据新方案,健保费率从4月1日起由4.55%调整为5.17%,调整后将为台湾当局每年增加约522亿元收入,有望稍缓当下财务危机。

  此次调整健保费率,中、低收入民众多缴的健保费将由当局补助,其他依照“单一费率、差别补助”的方向调整。杨志良表示,这个方案约有78%的人“一毛钱不动”,9%的人保费由政府补助20%,13%的人新增保费全额自付。

  这是台湾自1995年健保实施以来第二次大规模调高费率。健保实施15年来,虽因投保费率低、给付范围广、就医便利广获肯定,但也造成庞大的财政赤字。台湾“卫生署”估计,至2010年底财务缺口将达1000多亿元(新台币,下同),如果加上一些地方县市拖欠的现金缺口,累计向银行融资金额将达1600至1800多亿元。

  民间人士认为,“健保”费率调整只能解燃眉之急,却不是一劳永逸之策。台湾医疗改革基金会董事长张笠云说,医院诈领健保费事件时有所闻,除推动二代健保外,当局还应积极除弊、检讨健保用药给付范围。

  台湾民间监督健保联盟发言人滕西华表示,当局最迟应于明年推出二代健保方案,让健保费收取更公平,对医疗浪费有更严格的管控措施,才能让健保永续经营。

  更多报道>> 港刊:台湾健保制度蜚声国际

  2009年3月的一期亚洲周刊发表童清峰的文章指出,台湾健保制度被认为是全球典范,从医疗需求、医疗供给等项目,都获称赞,在国际排名第二,仅次于瑞典,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医生卖力、医护人员薪水低、医疗纠纷少及赔偿有限,还有医疗事业大部分公营,便于政府控制。

  报道说,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鲁曼(Paul Krugman),曾于《纽约时报》专栏大赞台湾健保制度,要美国人效法。

  克鲁曼认为,台湾健保制度可“提供美国全民在经济上纳保的范例”。强调短短的六年间,台湾人民的健保纳保率快速成长,从不到六成冲到九成七。而且“台湾全民纳保的成本很低,考量人口增加和收入成长,就算整体医疗费用有任何成长,也不多”。

  台湾健保制度于1995年3月1日正式实施,是国民党时代连战担任“阁揆”时最亮丽的政绩,它以被保险人口投保率高、投保费率低、给付范围广及就医方便而闻名于国际。台湾健保统合工劳农保医疗给付,建立单一体制的全民健康保险,采行单一支付管道,实施总额支付制度。

  全民健保具有社会保险的精神,即所谓风险分摊,在自助互助的基本理念下,年轻人赚钱分担老幼的医疗风险,达到年龄族群和世代互助,而且形成庞大健康资料库,便利卫生研究工作;而行政费用维持在百分之二以下,因而极受国际推崇。

  《经济学人信息部》(EIU)在2000年就医疗需求、医疗供给等项目,将台湾医疗保健评为世界第二,仅次瑞典。美国广播公司在2003年制作节目盛赞台湾的健保,指出每人每月平均付20美元的保费,每次看诊平均付挂号费4到10美元,就可以到特约医院找任何医师看病。近年来,来台湾取经的国家不下50个。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