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吸烟饮酒属“高危人群”
●在我国,骨质疏松症是第四大常见慢性疾病
●年老、女性绝经、男性性功能减退都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关爱骨骼、早期预防三步走:运动、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
核心提示
骨骼健康是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据了解,在我国,骨质疏松症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
也有许多患者,在疾病早期无明显感觉。因此,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专家称,关爱骨骼、早期预防三步走:运动、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
常见误区 九大错误认识
1.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实验证明,一碗牛奶中的钙含量,远高于一碗骨头汤。对老人而言,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不可常食。
2.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于补钙。此症是骨代谢异常造成的,单纯补钙解决不了问题,而应该进行综合治疗,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
3.骨质疏松症与年轻人无关。此症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如果年轻时忽视运动,营养不均衡等,就达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
4.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已晚。从治疗角度而言,及时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5.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多数病人,在初期都没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等到腰背痛或骨折时才去诊治。高危人群,应定期去正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
6.认为是小病,无需小题大作。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老年患者的髋部骨折,导致长期卧床,死亡率甚高。
7.自己吃药就可以了。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应及早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8.容易发生骨折,宜静不宜动。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
9.骨折手术后,骨骼就正常了。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改变。
【专家告诫】骨质疏松症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影响,先天因素指种族、性别、年龄及家族史;后天因素包括药物、疾病、营养及生活方式等。
年老、女性绝经、男性性功能减退都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常是部分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