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中山和孙科
本文摘自:《大结局:39位民国大佬的后半生》,作者:叶健君,出版:东方出版社
孙科(1891—1973),字哲生,广东中山人,孙中山独子。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文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任第一任广州市长,1923年、1926年两次再任广州市长,1931年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长,1932年任立法院长,主张速行宪政联共抗日,1947年任南京政府副主席,1949年辞职旅居香港、法国、美国等地,1965年任台湾“总统府”高级咨议,1973年9月13日病逝于台北。
孙科是孙中山的唯一子嗣,如同其父一样,身后除了留下一些书籍和照片之外,没有什么遗产。他虽然在意识形态上与大陆相互对立,但其在民族存亡的最紧要的关头还是坚持民族气节,支持两党合作抗战。同时在内战期间及在台期间,为人耿直,生活节俭。作为国民党显要,比较其他人挥金如土,腐朽奢侈,他是一个清廉的典型。
孙科夫妇初抵美国,先后寄居在自己两个女儿家中,时间长达两三年之久,其后则蛰居在洛杉矶郊区其次子治强的寓所。孙科不置家产,因此,到美国后,生活十分窘迫,有时为了节省开支,自己种菜、烹炊,这一点值得人们钦敬。这样的生活,他度过了14个春秋。其能自甘淡泊的为人,在国民党党政要人之中当属难能可贵。
人们仿佛淡忘了过去一般,把一个身为孙中山哲嗣而又屡居党政要职的人如此淡忘了十多年,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以致后来孙科在海外生活困难,甚至有时去啃番薯,连新版的书籍都买不起,由此而可鉴人非其时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