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闵行区的一幢公寓里住着这样一家人,男主人保罗,荷兰人,今年55岁,是英国一家画廊公司驻上海的代理,女主人吴静茹,台湾人,45岁,是华裔著名的铜塑艺术家,夫妻俩有两个孩子,都跟随母亲的中国姓氏,姓吴,女儿叫吴凯玲21岁,儿子叫吴汉今年17岁。从表面上看,这一家的故事并没有什么不同,其实这是一个经历了太多风雨波折的家庭,并且直到现在他们也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巨大痛苦。
故事还要从1982年说起,那个时候,保罗在台湾做贸易生意,一次聚会中偶然认识了吴静茹,结果他被这个地道的台湾姑娘深深吸引,聚会还没结束,保罗就向吴静茹宣布了一条求婚的消息。
第一次见面就求婚
主持人:1982年2月18号,当时你为什么把那个日子记得那么清楚?
保罗:因为那天跟她说了,找朋友帮我翻译说,你跟这位小姐说一下,我明天开始学中文,明年2月18号,我跟她结婚。
吴静茹:好大胆。
保罗:后来大家都在笑。
吴静茹:出口狂言。
主持人:当时你听到这个你怎么想,吓一大跳吧?
吴静茹:那我当时想法就是说,别当那么一回事,就让他说,开玩笑吧,就这么回事。
主持人:那后来呢
吴静茹:后来他不断,不断打了几通电话给我,叫我跟他赴约吧,那我老找理由不想赴约。
保罗:刚开始打了三个电话,成功一次而已,对不对,后来,刚开始不理我。
主持人:那你怎么办?
保罗:敲门啊。
主持人:你去敲门了?
保罗:敲门,你为什么不来。
主持人:给过她惊喜吗?送花?
保罗:送花有。
主持人:怎么送的?
吴静茹:怎么送的。
保罗:也是敲门的方式,打电话找她,她不理,她有理由说,今天不出门,因为不太舒服,我说不舒服,我想是生病,那生病的人应该送花给她,我去了她那里,敲门,那我看到她,马上知道她没有生病
吴静茹是个保守的女孩子,经过一段时期的慎重考察后,她才同保罗谈起了恋爱,为了兑现自己的求婚承诺,保罗也在努力的学习中文,一年后的2月18号,他们顺利地迈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保罗接着在台湾做酒类和高级礼品类的贸易,生意非常地红火。物质生活的稳定,中外婚姻的浪漫,让夫妻俩度过了非常幸福的一段日子。因为少年得志、一帆风顺,渐渐地保罗开始对自己的事业疏于管理,作为妻子,吴静茹也曾严厉警告过保罗,不过保罗并没在意,没想到最终小错酿成了大祸,一夜之间保罗破了产,这也让原本富足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
两次破产的变故
吴静茹:我们的家庭里头出过两件事情,就是非常重要,就是他生意两次的失败,当然这两次的失败,造成我的生活,我们家庭的生活有很大的改变。
主持人:第一次是什么事?
吴静茹:应该具体这么说,他的秘书跟他的合伙人搞在一起了,搞在一起了以后。
主持人:等于是秘书和合伙人合在了一起,来掠夺他的资产,对吗?
吴静茹:对。
主持人:那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吴静茹:几乎到了一种程度,就是他所有的股权、股份都是归于他的了。
主持人:归另外一个合伙人?
吴静茹:归另一个合伙人,所以我们几乎都没有任何资产在里头,所以确实很惨,确实很惨。
主持人:成了穷光蛋了。
吴静茹:完全是倾家荡产吧,应该是这样。
主持人:给你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吴静茹:确实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应该这么说吧,我当时确实难过到,几乎我也说不出话来。
主持人:损失了多少钱?
吴静茹:也有几百万吧,几百万,他确实潇洒到一点,就是说没关系,我们从头再来,那只不过是个钱吧,我们还年轻,我们从头再来。
主持人:可是家里吃、住啊。
吴静茹:对,当时我们婚姻上确实很多很多的困难。
主持人:都有什么困难?
吴静茹:好比方说买东西、吃饭,让我们什么事情都非常节俭,买东西非常节俭,到了荷兰之后,当然房子就很小了,也没有汽车开。
保罗:那个时候也找到朋友帮忙,不是借钱的方式帮忙,帮忙就是从头开始。
吴静茹:再过一段。
主持人:那第一次破产之后,就让你们回的荷兰,是吗?
吴静茹:对。第一次之后他就很灰心,对在台湾做生意的方法,对人事的了解,他就觉得非常失望,他就不愿意待在台湾了,当时这种状况,他就是说我们回荷兰好了。
失去了台湾的事业,无奈之中,保罗只能带着太太和孩子回到荷兰老家,从有好车好房到一无所有,从花钱不计算,到盘算每顿饭要吃掉多少米,保罗和吴静茹的生活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保罗东山再起,再次做起了贸易生意,不过令人遗憾地是,关键时刻,保罗再次麻痹大意轻信他人,又一次被骗破产,如此反反复复折腾,也让保罗与吴静茹的婚姻关系走到了破碎的边缘。
婚姻危机
主持人:那你当时有没有埋怨过保罗?
吴静茹:是埋怨了,是埋怨了,我觉得这件事情。
主持人:怎么埋怨的?
吴静茹:我当时就是埋怨他说,如果你不是这么不拘小节的话,对人你就,因为他当时太信任很多人,因为他青年有为,当时生活觉得过得很潇洒,有钱,出来想自己干一番事业,他想证明他可以,但是他到底还是不是很了解中国的文化,所以有很多人做生意的一些方法,所以他太信任了别人。
主持人:有没有特别声色俱厉的埋怨他?
吴静茹:有的。当时我甚至于就是说,我不想跟他生活在一起当时,有这种感觉。
主持人:很伤心。
吴静茹:对。
主持人:因为当时家里人也是反对,也是顶着很大的压力在一起的。
吴静茹:对,不过,他这一方面确实安慰了我,就是我们都还年轻吧。
主持人:那个时候压力大,还有孩子。
吴静茹:对,说不上来,说不上来,然后他也就承诺,就是说,我承诺你,就是我们会再站起来,我站起来那一段,我们会再站起来,再成功,我会回来带你,带你回国,见我的父母亲,证明我可以从跌倒的地方爬起,他的意思是这么说,当时我就给他机会吧。
经过一段时间痛苦挣扎后,吴静茹决定还是同保罗共同面对现实,重新开始。然而有着两次的破产经历,想要重新站起来,谈何容易?每当看到幼小的孩子跟大人一起吃苦,作为母亲吴静茹痛苦万分,而这一切她只能默默咬牙坚持着。
破产的日子
吴静茹:千里迢迢带了两个孩子,然后生活确实非常困境,不过我为了孩子,他们去上学,我也去上学,那段过程打发了我很多时间,同时让我更进一步了解西方人,也了解到我应该如何自主自强的生活。我确实去让自己忙碌一点,而且不会去想到这种已经发生的事情,因为没有办法去补救,所以发生了我就要解决目前应该如何要生活,这是我生活的观点,所以我在这方面就是说比较执着,就是说很多事情,我必须要去改变这个现实。
主持人:其实那时候也不知道前途在哪里。
吴静茹:对,心里确实很空虚的,但惟一的一个目标就是,我有这两个孩子,我有这两个重心,这是我惟一的。
主持人:这是你去克服所有困难的勇气。
吴静茹:对,就是等于应该说,这两个孩子是我的支撑吧,生命的一个支撑。
主持人:这样的日子你坚持了多久?
吴静茹:坚持了大概有三年吧,坚持了有三年的时间,不好意思。
除了照顾两个孩子外,吴静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铜塑创作中,只有投入到创作中,她才可以忘掉窘迫的生活,忘掉人在异乡的巨大压力,画图、泥塑、烧铜吴静茹没日没夜地忙碌着,然而就在她努力与生活抗争的时候,没想到祸不单行,突然有一天,七岁的儿子因为昏迷被送到医院急救,随后医生宣告孩子患了I型糖尿病,这也意味着孩子终生要控制饮食,要靠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
当听到儿子患病的消息后,吴静茹痛不欲生.
儿子患病的打击
保罗:那个时候小孩子已经真的差一点。
吴静茹:当时医生就是说,如果你们再晚个几分钟的话,小孩甚至有生命危险状况,所以几乎到了这种地步了,所以确实对我来讲,受到一个很大的打击。
主持人:孩子才7岁,活蹦乱跳的,你说谁能相信会有这样的病?
吴静茹:其实我们当时,其实也是属于非常崩溃了,因为我们也不了解这种病会这么沉痛,而且这么厉害,当时我儿子也不合作,小孩到底是孩子,他不懂,活蹦乱跳情况之下,我这个也不能吃,为什么一定要让我打针,这个也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所以造成了他很反感,甚至于他说了一句话让我很痛苦,妈妈,你为什么就像一个警察一样,老监督着我,这个不能吃,那个不吃,那你让我死了算了。他当时就说了这句话,他就把门关住,也不打针,就是打胰岛素,所以我们这段时间确实给我们造成一个家庭很大很大的一个改变。
儿子的病不仅给吴静茹和保罗带来巨大的痛苦,也让这个家雪上加霜,夫妻俩为了给儿子治病,到处求医,每月的治疗费用就要多出一万元人民币。巨大的压力让夫妻俩越来越不堪重负。
就在生活越来越灰暗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吴静茹的一幅叫做《PANDA》作品被荷兰女王的父亲看中,收藏到王室,这让吴静茹一举成名,荷兰媒体也开始争相报道这个华裔的女艺术家,保罗意识到这是个机会,于是他给太太举办了一个展览,没想到大获成功,由此,保罗开始做起了吴静茹的经纪人,夫妻合作开始了他们共同的艺术事业。
就在夫妻俩认为幸运之神开始眷顾他们的时候,没想到又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这让吴静茹和保罗一下子又跌进了深渊。
儿女都患病的双重打击
保罗:我们在伦敦工作,我记得,非常记得,因为那一天我们非常开心,为什么呢,因为签了一个。
吴静茹:签了一个
保罗:签了一个最大的画廊。
吴静茹:伦敦的画廊。
保罗:签了一个合同,我们开心,晚上再去跟主人吃饭、喝酒,后来女儿打电话进来,她说她有点不舒服,我说你哪里不舒服了,告诉我,我马上知道,有可能她也有这个病,因为她讲她口渴,怎么样怎么样,我说等我们明天回来,我们再说,你先好好休息,那第二天回去了,我用弟弟的量血机。
吴静茹:测试一下她的血糖。
保罗:完了,马上知道这个是。
吴静茹:属于糖尿病症状,所以等于就是这个,我又受到一次的打击,所以不管如何怎么样,我们都要熬过来。
主持人:儿子是父母的心头肉。
吴静茹:对。
主持人:怎么发现女儿也得了这种病?
保罗:没有人知道。
吴静茹:确实是不知道,确实是不知道,所以很多专家也在研究说,为什么一个家庭里头,两个孩子都得了这种病,所以当时他们有一个要求就是作为实验,但是我不建议这么做,因为如果作为做实验的话,小孩子会起反感,就是我是一个有生命的,你不能作为动物做实验,所以我们当时不可以选择这条路去做,因为这样去做的话,就会造成我们家庭很大的一个不愉快。
主持人:那现在两个孩子都是这样的情况,做父母的就恨不得马上把他们治好。
吴静茹: 两周以前女儿甚至休克到不省人事的状况,所以我儿子跟我,当时夜里三点多钟吧,就是她出现了这种事情,口吐白沫,就是有点发癫的那种,抽筋的那种状况,不能呼吸,所以必须完全用急救式的那种针,去打,去急救她,但是还是非常非常紧急的,非常紧急的,甚至于我们打了那一针之后,她身体还抽动到,几乎人从床上跌到床底下了那种状况。医生建议我们说,必须怕她咬断她的舌头,所以必须把她的嘴扒开,所以当时她就是有这种状况,我跟我儿子就拨开她的嘴,她咬伤了我们,我们自己也觉得,在我的母亲观点,怎么样在最短的时间里头,能够让她醒来,急救她,我惟一的脑子就是空白的,就是怎么样能在最短的时间,让她醒来,所以到了将近二十分钟,救护车就来了,就送她到急诊室去,这段时间对我来说非常非常漫长,当时急救她,急救这种状况之下就缓和了,医生就说万一再晚到二十分钟的话,她几乎就是属于那种失明,怎么说呢,就是瞎眼吧,就会看不到,就会发生这种状况。
主持人:她咬伤你哪儿?
吴静茹:这个手指头吧,几乎全黑的,而且都是你看这指甲。
主持人:咬断了。
吴静茹:对,这指甲现在已经翻新的了。
主持人: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就是他们可能随时有生命的危险,随时会离开自己。
吴静茹:对。
主持人:其实父母就是想尽力的去挽救孩子的那种生命,我觉得这种心情特别让人绝望。
吴静茹:对,所以这两个孩子是我生命中最大的一个支撑,所以我在创作当中,有很多主题都是牵涉到母与子的,这亲情的感觉,都是发自母亲对孩子的那种情感。
保罗:我听过好几次她的课,收藏她的雕塑的人说,他们看到她的雕塑,会看到她已经痛苦很多,痛苦的事情。
也许是因为有着这种特殊的情感经历,吴静茹的作品大多都以母子亲情为主题,她把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表现到创作中,这也让她的作品更加深刻,更加有内涵.加上保罗在艺术领域的成功运作,吴静茹的名气越来越大,也得到越来越多国际大收藏家的认可。
不过夫妻二人的事业再怎么成功,一双儿女终始是他们心头的沉重负担.
坚强面对现实
主持人:我在想保罗,其实你作为孩子的父亲,你肯定心情也很难过,就是这样的状况对你的性格有没有什么影响?有没有让你改变?
保罗:有,当然有。在欧洲,医生说孩子发生这个病,他说这样的病,不是病人的病,是家庭的病,因为他永远必须要你们的帮忙,你们的注意,所以我们也没有选择,我们不能说追求怎么样,也没关系,都是自己的孩子。
吴静茹:现在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的,不管任何情况之下,都是我们以孩子。
主持人:需要互相给对方打打气吧。
吴静茹:有的,有一句话就是说,无声胜有声,只有握着手,心里感应吧,也就只有这样坚持到底,是吧。
主持人:保罗通常会怎么鼓励妻子?
吴静茹:他通常怎么鼓励我,就是说,他会爱我一万年吧。
保罗:不止,没有我刚才也在想,我们碰到过好多困难,可是我们还是找到很开心的事情,对不对,我们也还是很会开玩笑,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对不对,
吴静茹:他还算很幽默的,往往就是在我最悲伤的时候,他总会讲出一些笑话让我笑一下。
保罗:应该的,没有其他的方式,对不对,但是爱笑。
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也让吴静茹和保罗的夫妻关系更加紧密,无论还会发生什么,夫妻二人都要患难与共,微笑面对.
2007年9月,夫妻二人把家从荷兰搬到了上海,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给孩子治病,现在他们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到中国大陆的中西医治疗上,至于结果会怎样,也不敢有太多的奢求,夫妻二人只想鼓励一双儿女,未来充满希望。
主持人:咱们把这对可爱的儿女请上来,咱们把他们请上来
主持人:有请我们的“凯玲”和“吴汉”,来,请坐,
主持人:来,凯玲,你会说中文吗?
凯玲:我会说一点点中文。
主持人:会说一点点中文,你呢,也给大家介绍,你的中文名字叫什么呢?
吴汉:大家好,我是
我的中文名字是吴汉。
主持人:都跟着妈妈姓的。
吴静茹:我的宝贝啊,一个大宝,一个小宝。
主持人:那是不是应该叫他吴先生?
吴静茹:有,确实很多人都说他叫吴先生,没看到脸,看到脸不是。
主持人:对于一家四口在上海的生活,有什么最大的希望?
吴静茹:我们全家很少会聚在一起,这是我目前最开心的,终于在祖国可以全家团圆,这是目前我们最开心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那好吧,那就祝愿你们一家人,快快乐乐,一切如意,幸福健康。
吴静茹:谢谢。 (编导:管海鹰、摄像:徐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