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籍代表积极问政为台企融资之困找出路

时间:2009-03-10 13:22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3月10日北京消息 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实体经济愈发受到冲击,大陆中小台企在转型升级方面,面临一些实际操作上的难题。出席今年全国“两会”的台籍代表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助国家惠台政策早日落到实处。
 
  为加强两岸合作、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去年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国家专门出台十项惠台措施,其中就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将在三年内为台资企业提供一笔总计130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贷款。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重申,要紧急推进两岸金融合作,支持在大陆台企发展,对符合条件的提供融资服务,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但由于许多台资企业资产注册不在大陆,大陆银行又难以了解及监管台资企业在岛内的资产状况,导致无法进行财产抵押和信用担保,缺乏有效融资保障,贷款落实就受到一定影响。对中小台企而言,这成为产业转型升级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全国人大台湾代表团团长梁国扬就表示:台胞非常拥护和赞成十项惠台政策的出台,但怎样尽快落到实处,特别是1300亿元款项,如何让身陷融资困境但符合融资条件的中小台企雨露均沾,是大家最关心的。

  台商急,台籍人大代表们更急。

  为帮助乡亲们解决融资等困难,在两会召开之前,13位台籍代表特意到台资企业集中的闽、沪、苏、京、津等地区实地调研、座谈,倾听基层声音,了解台商困境,寻找帮助惠政落实的办法。 并在借鉴“江苏昆山等地政府为台商建立信用担保机制”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形成了“由中央出台政策,允许地方政府为台资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使符合条件的企业顺利获得融资服务”的书面建议。

  对此,身为江苏省台联会长的胡有清代表说,根据我们的实际调研,希望中央有关部门能够出台政策,允许或推动台商比较集中的城市,发挥地方政府了解当地台商的优势,以一定的方式来为台企担保,帮助其融资。

  陈蔚文代表则对“一定方式”提出具体论述。他建议专门成立对台资企业服务贷款担保机构,比如全国性的大型信用担保公司,并在台商主要聚集地开设分公司,借助政府的公信力,建立银行与台资企业的互信关系,为台资企业取得贷款提供利好条件。

  采用行政介入,借由地方政府担保助台企融资脱困,不失为一种办法,但如何将台企在大陆的融资引回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的市场良性运作模式,既是台企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大陆本地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的需要,也应是深化两岸金融合作的长远考虑。

  同济大学教授张雄代表就认为,设立扶持台湾中小企业的专项基金,对台资企业的帮助更为直接,“基金既可以提供贷款,又能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

  台籍代表们还建议理顺房产证办理机制,加快落实台资企业办领厂房房产证,对于一些没有土地使用权而拥有厂房的企业,可以允许以地上物件作资产评估,争取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方面,初期可利用香港“中转站”优势,加强大陆金融机构与台湾本地银行的合作,通过台湾本地银行在香港设立的分支机构了解台资企业的资信情况。

  “争取台湾金融机构前来大陆投资设立分支机构,建立两岸商业银行之间的跨区合作,可谓更优方式。”陈蔚文代表认为:加强与台湾地区银行合作,通过提供备用信用证、保函、咨询见证、贸易融资等多种途径共同培育优质台资企业,并逐步建立两岸的银行对台资企业的统一授信,统一规划、营销指导,构建跨区域的融资政策和风险控制。

   “作为台籍代表,就是要围绕投资环境的改善,为台湾乡亲在大陆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梁国扬表示:13位台籍人大代表将继续为惠台政策的落实而努力,帮助乡亲们找到出路。(记者 钟宝华 张弛)

2009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编辑:阳艳萍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