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书一溜边排开,等待各大书店的认购,有的展位挤破头,有的展位则无人问津。对于新书来说,全国书市从来都是残酷的阅兵场。不幸的是,在本届书市上,一些名人也加入了兵败滑铁卢之列。 【现象】名人新书受冷落
此次书市上,易中天《费城风云》成垛摆在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展位上,显得非常寂寞。出版社发行员有点郁闷,他们觉得就凭着“易中天”这三个字,也不至于冷落到这种地步。本报记者问他书市3天订出多少,他说几千本吧,加上来书市前各地订购的,也不过两三万册。就在一年前,易中天的《品三国》可是卖了500万册。
出版社已经将《于丹〈论语〉感悟》首印了120万册,亏本似乎在所难免。 【思考】内容比招牌更管用 缺乏宣传或许是一种解释。上面说的易中天等几位名人,这次都没有来到郑州做宣传,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不宣传就会吃亏。但郑渊洁这次没有来叫卖,他的《皮皮鲁总动员》却订出了好几万套,总发行超过了1000万套。看来宣不宣传也不是关键所在。 “是那些滞销的名人图书质量不高吧。”一位业界人士昨天分析。他把《皮皮鲁总动员》和《杂的文》作了一番比较,前者花了20多年创作,而后者是一些博客文字外加少许的杂文;《费城风云》和《于丹〈论语〉感悟》也差不多,不是“新瓶装旧酒”,就是急吼吼的电视讲座“落地书”。 多看内容,少看招牌,全国读者中都开始理性起来,这影响了各大书店的订书者。内容可以说是本届书市名人遭遇滑铁卢的最大败因。名人要想靠卖书赚钱,踏踏实实写好作品才最管用。(郦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