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划:赵静
台湾聚焦“台湾之光”:光环下的新挑战
美国《时代》杂志日前公布第8届年度“全球百大最有影响力人物”名单,林书豪名列第一、曾雅妮(台湾女子职业高尔夫球手)名列17。“台湾之光”一时耀眼岛内,也引发了台湾社会的一轮大讨论:成功能否复制、教育与体育是何关系、人格底蕴的重要......甚至还包括给台湾带来的“副作用”及新挑战。而其实,这些正在热议中的话题,对于两岸所有的中国人,都不陌生。
<欢迎参加讨论>
<进入评论频道>
成功秘诀:返璞归真的“老派”作风
林书豪的故事说明了一件事:如果你展现了胆识、纪律及操守,你也可以像林书豪一样,掌握成功的机会。曾雅妮的笑容极具感染力,她对高尔夫球的热爱创造了一种氛围,让大家看到妮妮,都知道自己正在见识了什么叫做伟大。林书豪与曾雅妮,都是“新新人类”的一代;但他们惹人喜爱的人格魅力,却似乎都是出自“老派的办法”:“虚怀若谷、努力不懈”是“老派”,“微笑”也是“老派”。
跨越平凡:年轻人没有怀忧丧志的权利
林书豪和曾雅妮,两个平凡的年轻人,使平凡变得伟大。这就是他们所释出的影响力,让人们知道,从平凡到伟大,距离并不遥远,只要奋斗不懈,锲而不舍,成功就会降临,所以年轻人没有怀忧丧志的权利。
父母盲区:你看人家林书豪
所谓的“台湾之光”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形成教养上的新挑战。例如扬名国际的哈小子林书豪,成为很多父母教育时的“活教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忍不住拿林书豪做榜样跟孩子说:“你看人家林书豪又会读书又会打球,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父母们不妨扪心自问:如果孩子能上哈佛大学,你会“舍得”让他成天打篮球吗,你会认同他大学毕业后不去华尔街,而去篮球场吗?如果孩子小学毕业时就笃定地告诉你,他已经想好了未来的路,你会说好,我来帮助你圆梦,还是你会说,孩子你还小啦,什么都不懂,还是听爸妈的安排吧!
教育真谛:不要炒短线
体育和教育仅一字之差,有多少人能够看见,他们其实是同义词。体育本该唾手可得,但台湾教育向来舍弃并存的可能性。林书豪的“新闻疯”,如果能教会台湾教育的真谛,或许就可算值得。如果生活对于篮球(或体育)的存在,视为理所当然,会因林书豪的表现感到兴奋实属正常,但不会盲目跟随后立刻遗忘。如果电视台天天都认为NBA新闻很重要,就不会制造出荒唐的仿真剧场、以搏收视率的畸形手法来跟“疯”,因为不了解,所以只能炒短线。
林书豪是谁?
对,还有梦想。正如他自己所说,“不管你喜欢什么,都要努力去做、做到最好,不一定只是篮球。而且你要去追逐梦想,不要别人告诉你能或者不能”。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也许我们不能复制林书豪的成功,但是他的努力、他的梦想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这与一个人的能力无关,而仅仅是一种精神品质。
更多>>
延伸话题
“伟大”能否复制
林书豪的正面力量
不同以往的英雄故事
锲而不舍出明星
振兴体育的首要条件
“林疯狂”成功背后的歧视
更多>>
往斯话题
剥开“毒胶囊”的“良心”
林毅夫的乡愁,何以得解?
涨价潮阴影下的台湾社会
平潭对台湾而言是“狼来了”吗?
泰坦尼克号重映:美好的记忆即是永恒
许信良参选民进党主席之后
林书豪和曾雅妮的成功,对于当下的两岸社会都显意味深长:它不应仅仅是体育界的狂欢,更应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镜鉴——如何能够让年轻人更加自由和快乐地成长,又如何能够让他们坚持梦想,通过自身努力在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