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划:高斯斯
盘点:场内看场外评 伦敦奥运面面观
当今的奥运会比赛,已经不仅仅是运动员力量的比赛,同时也是技术和专利的比赛,甚至还是规则和标准的比赛。奥运除了赛场上选手们“真刀真枪”的激烈比拼外,自然少不了各类奇趣轶闻。作为最大的体育盛事,每一届奥运会的举办都足以闪耀全球。让我们在奥运竞技场上为中华儿女高呼呐喊,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去体会这场来自伦敦的全新盛宴吧!
<参与讨论>
→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
“娱乐化”更贴近大众
开幕式上,现年86岁的伊利莎白二世女王在特工“007”的护卫下,从直升飞机里一跃而出,空降“伦敦碗”。尽管从天而降的并非女王真人,但在这部有史以来最短的“007”电影中,女王竟然亲自扮演起了自己。有关奥运体育明星的趣闻八卦也席卷了各类媒体的版面,丰富着略显枯燥单调的赛场新闻。更进一步说,“娱乐化”并非单纯出于吸引眼球、哗众取宠的需要。俗话说,“内行看热闹,外行看门道”,奥运会需要通过通俗的娱乐元素贴近观众,反过来才能对自身的普及和推广起到积极作用。
英国难挽帝国颓势
就在奥运开幕前,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奥运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会,也是商业领域的一件大事。他当然希望英国能拿到更多金牌,但他更希望能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到英国投资。显然,在卡梅伦眼里,体育比赛、奥运金牌是次要的,吸引投资、刺激经济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纵观奥运历史,英国的希望可能要落空。多年来,凡是举办奥运的国家,都希望借此拉动经济,但除了精明的美国,其他国家从没有成功过。例如希腊,举办奥运不仅没有拉动其经济增长,反而成为经济负累,为举办奥运欠下的巨额债务,将希腊经济拖入万劫不复之地。
赛事热议:中国女排克服“三弱点”会走得更远
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中国队依然暴露出三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张磊的一传需要加强稳定性。其次,队友在给王一梅传球的时候,应该尽量将球垫高,给她充分的缓冲和助跑时间,其他的队友也应加强对她的保护,分担其强攻的压力。最后,中国女排要加强稳定性,不能急躁,放平心态,冲击每一个对手。力克土耳其后,中国女排小组出线形势大好,这支女排具备较强的实力,网上实力和拦防水平都在世界前列,只要赛出自身水平,规避缺点,一定能在伦敦奥运会上大放异彩。
赛情聚焦:传奇叶诗文,真的假不了
伦敦奥运会上,16岁的中国小将叶诗文继首日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方式夺得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之后,又一举夺得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冠军。可这一喜人结果当时却遭受到很大的质疑。也许有些考验是必须经受的,那位退场记者提问尽管带有偏见,但仍然不过是一个刁钻记者的职务行为,大可以理直气壮心平气和地对待。检测更过硬,问问更清白,真的假不了。经此一劫,叶诗文更能征服世界,如今不仅英国奥委会官方为她正面辟谣,国际泳坛的众多名人也都对她刮目相看,国际主流舆论也出面力挺,这就是清白的魅力。
赛后反思:赛场外不需要“孙朴之争”
或许,伦敦竞技场之外发生的这起“孙朴之争”,透露出一种令人担忧的情境:一面是中国的崛起,实力大增,体量膨胀;一面却是某种受迫害意识依然潜藏在民族心理中,导致国人对外界的误读误判,为中国的崛起平添摩擦和冲突的风险。在顶级体育赛事中夺金拿银,早就让中国人彻底摆脱“东亚病夫”的形象,但无需讳言的是,不少国人还未能彻底走出“东亚病夫”式的心理阴影。
更多>>
相关链接
奥运让球好比田忌赛马
中国羽毛球实力最强 规则应以中国为重
五环夜话:笑对质疑
站上赛场,已是英雄
叶诗文是怎样炼成的
女王的头发乱了
奥运会成为中国实力“海外秀场”
是谁不顾潘基文的“奥林匹克休战”呼吁?
更多>>
往期回顾
盘点:台湾政治领袖背后的“贤内助”
聚焦:台湾 “追梦人 ”的大陆 “星之路”
盘点:“花妈”陈菊身边的“男人帮”
聚焦民进党全代会:黑金、拉票、内斗
聚焦:究竟是怎样的中国“好声音”?
分析:陈水扁“被自杀”为哪般?
名嘴说瞎话 台湾为何陷入爆料乱源?
揭秘:台湾综艺节目“不能说的秘密”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已过去6天,各国都在竞技场上纷纷亮相,争金夺银,国歌一次次升起,大家一次次沉醉于激动与喜悦。这场体育盛会当不仅是精神盛宴,还有更多价值与意义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