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再一味“啃老”
时代在变,观众主体和审美情趣也在悄然变化。一些春晚老面孔的表演风格、搞笑套路、肢体动作已固化成“标本”,无法再像十几年前一样赢得观众的共鸣,唯一的优势只剩下“脸熟能详”。与其安排他们象征性地出场,还不如多给新鲜面孔一点机会,为央视春晚未来的30年培养“下一个赵本山”、“下一个冯巩”。 【详细】
要有一批“新星”升起
央视春晚只有新星璀灿,辅之于新的主旋律、新的编排组合、新的舞台艺术,才能重新唤起受众的“春晚情结”。 【详细】
各方反应
“钉子户”重组值得期待
显然,眼下“钉子户”的重组,对广大观众而言,力度仍小,鲜度仍不够。但不管怎样,毕竟央视在尝试,在努力。仅凭此,就值得人们期待。 【详细】
明星上春晚要有刘欢的姿态
从刘欢的复出,不由想到了那些以各种理由拒绝复出的大腕明星。相比之下,是否感到有一点汗颜?春晚既是全球华人除旧迎新的文化仪式,也是全民同庆的一次联欢,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为春晚服务,为观众献艺,这也是一种责任。在这一方面,倒是要向刘欢学习。 【详细】
延伸阅读
春晚的就都“德艺双馨”?
一些演员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除夕之夜给观众奉上精彩的节目,这当然是德艺双馨。但如果说能上春晚的演员都是德艺双馨,这话显然有些绝对。春晚是一个名利场,更是一个“是非窝”。想上春晚的人也许真的不在乎春晚给的那点钱,但不一定就没有别的想法。一个普通演员在春晚露一下脸,接下来可能人气大增,甚至名利双收。而春晚的一些内幕,更是被频频曝光。 【详细】
春晚让人期待的为何总是本山大叔?
虽然本山大叔的小品也是日趋没落,虽然本山大叔老了精气神大不如以前,可起码比某些人混了几十年也只有那么一句话或者只在舞台上大呼大叫的要让人舒服些。所以,在春晚你不看本山大叔的小品,你又能看谁的呢?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