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朱卫东:两岸僵局依旧,新年仍须努力(1)

2001-04-10 17:32:00
来源:
字号

  新年伊始,在台湾岛内喧嚣多时的金马“小三通”正式启航,元月2日中午,金门县长陈水在率领通航访问团搭乘太武号和浯江号轮船自金门缓缓驶入厦门港,与此同时,台马轮也自马祖福澳港出发安抵福州马尾港。金马直航的一小步,能否引领两岸关系的一大步,为新一年的两岸良性互动带来契机,熟悉两岸关系的人们持怀疑态度。正如台“行政院长”张俊雄所言,现行实施的“小三通”不是“大三通”,“中转”还是禁止的。事实上,与岛内大肆炒作“小三通”相比,祖国大陆表现出冷静的态度,甚至不使用“小三通”这种提法,因为台湾当局这种做法并不是两岸民众盼望已久的两岸直接“三通”,只是对金马与福建沿海民众原来一直进行的交往和小额贸易进行所谓的“除罪化”,实质上是企图借此敷衍和拖延两岸“大三通”。
  
  笔者之所以这样看,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台湾当局既没有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也没有调整大陆政策的动因,从而导致两岸政治关系僵持对立,两会复谈的大门难以开启,海峡两岸围绕一个中国原则的斗争依然尖锐复杂。
  
  一、不利于和平统一的因素值得高度警惕
  
  (一)新政府上台使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形势更趋复杂。虽然陈水扁、民进党上台并不意味着台湾民众选择了“台独”,两岸关系的大格局也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是,他们的“台独”本质以及上台以来所推行的“以拖待独”的分裂路线,同大陆的统一目标根本对立、背道而驰,这必然使两岸关系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变数进一步增大,和平统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是因为:
  
  台新领导人的“台独”思想根深蒂固,其基本立场是坚持所谓台湾“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虽然上台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尚不敢大张旗鼓地搞“台独”及分裂活动,但即使在他处境艰困的时候,也没有停止“台独”活动,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执政资源,强化“实质台独”。
  
  “台独党纲”依然是民进党内最大的“神主牌”,代表党内主流的新潮流系等基本教义派继续破坏和阻挠两岸关系的发展。民进党的转型停滞不前,唐飞下台即表明党内“台独”基本教义派的能量很大,贯彻“党纲”的意志很强。民进党“单独执政”后,意识形态挂帅,其“台独”路线在施政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和强化,预示两岸关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动荡和危机。
  
  (二)台新领导人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陈上台后,迫于各方压力,在两岸关系上摆出和缓的姿态,集中精力巩固执政权,后来随着朝野冲突加剧和党内“台独”势力的掣肘,陈水扁在两岸政策上步步后退。利用执政地位和权力在诸多领域继续推行“务实台独”路线。具体表现在:
  
  一是政治上刻意回避、模糊、拒绝一个中国原则。从“520演说”抛出“四不一没有”到否认“九二共识”、鼓吹“统一不是唯一及最后选项”,直至跨党派小组炮制“三认知、四建议”共识,陈水扁的两岸政策节节倒退。尤其是所谓“三认知、四建议”,实际上是李登辉“两国论”和民进党“台湾前途决议文”的翻版,表明陈水扁并不愿在两岸关系上迈出实质步伐。
  
  二是对外政策上全面投靠美国,大打“民主、人权、民意牌”。陈上台后将对美工作列为“重中之重”,更加积极地加强与美国的沟通,声称“一定要使美国满意”,极力取悦美国,企图拉拢、利用美国与大陆对抗,拖美下水。此外,他还按照美国的价值观顺势操作,大谈所谓“民主和人权的普世价值”,宣称要将台“重新纳入国际人权体系”,并屡屡强调“台湾人民对台湾前途有最后的选择权和最高决定权”、“改变现状必须经由民主程序取得人民的同意”;企图躲进“国际人权保护伞”,争取西方国家的同情与支持,将台湾问题国际化,保持台湾前途的开放性。
  
  三是经贸政策上说的多、做的少,甚至只说不做,继续拒绝开放三通、坚持“戒急用忍”政策。为应付压力、摆摆样子,年内,台当局仅规划开放金门、马祖地区的“小三通”,企图以此敷衍、拖延岛内民众迫切要求的“大三通”。
  
  四是文化上推行“台独”的扎根工作,企图培植以台湾为主体的新认同,削弱中华民族意识。陈一直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强调“本土文化”,不提“中华文化”而称“华人文化”;将“台湾”与“中国”并列、对立,呼吁“台湾站起来”。此外,还企图以岛内学者研发的“通用拼音”代替“汉语拼音”。
  
  五是,军事上提出“决战境外”的口号,将过去的“消极防御”改变为“积极防御”;并增加军事预算、大肆购武,幻想以武力保卫“台独”,增加两岸关系的对抗性。
  
  二、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因素继续增长

[责任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