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作家张晓风。(摄影:王尧)
你或许还记得台湾作家张晓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那平淡中见诗意的文字,读来令人口角噙香,多年来被无数恋爱中的男女奉为经典;你想必听说过“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却未必清楚,这金句的出处是张晓风中年时的作品《只是太年轻》。
不用怀疑,那位或多或少影响过我们的作家张晓风,就是最近台湾新闻里常提到“新科立委”张晓风,台“立法院”开议以来,她给新任“行政院长”改施政报告,开记者会为环保鼓与呼……曝光度超高。
雨后黄昏,在位于台北市济南路的“立法委员”研究大楼张晓风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这位在华文世界享有盛誉的女作家。这位70岁的老人嗓音轻柔、语速缓慢,从早晨工作到此刻,她虽有疲态但不减举止之优雅、态度之诚恳。
两岸的问题需要大智慧
祖籍江苏徐州,生于浙江金华,8岁来台。张晓风印象最深的大陆城市是南京,然而记忆也有些模糊了。“离开南京时,我的洋娃娃、放在盒子里的蝉壳,都没有带,以为很快就会回来。当年从广州出发,坐船来台湾,吐得昏天黑地。到了台湾住在日本式的房子里,周围都是番薯田,不断有亲戚到我们家里借住。父亲没和我们一起到台湾,他留在大陆打到最后。在昆明时他已经给家里打了电报,说是会坐飞机过来。谁知在昆明遇上卢汉叛变(你们叫起义)走不了啦,家里人都以为再也见不到他了,他却在半年后辗转来到台湾。”
“第一次到大陆,是到广西桂林旅游,心态十分复杂,不知道怎么定位自己,有许多的爱,又有许多遗憾。”张晓风曾经在《我渴望赢》一文中写道:“行年渐长,对一已的荣辱渐渐不以为意了,却像一条龙一样,有其颈项下不可批的逆鳞,我那不可碰不可输的东西是‘中国’。”对此,张晓风强调,她所说的的中国与地理的疆域无关,与中华文化有关。“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政治的地理的概念都是一时的,只有5000多年中华文化的传承是永久的。将来两岸的问题如何解决,是需要大智慧的,解决办法关键在于如何能让大家都觉得合理且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