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战狼》引发的思考:中国大片初长成

时间:2015-04-24 09:15   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由吴京自编自导自演的主旋律电影《战狼》,以10天超过4.5亿元的票房佳绩与同期进口大片《王牌特工》不相上下。该片在上映之前,并不被业界看好,不少人想当然地认为主流作品难以赢得青少年观众,甚至有院线经理建议片子去军事化、去政治化,他们担心“主旋律”的标签会让年轻的电影观众产生逆反心理。但结果是,这部导演坚持不删改的主流影片在年轻观众中受到超乎想象的欢迎,不仅票房大卖,也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在豆瓣网和时光网上分别获得了7.4分和7.1分的高分。

  《战狼》大获成功,其意义是多方面的。这不仅意味着国产主流电影在跟进口大片的正面对决中打了一场翻身仗,更昭示我们:拍摄好看的“大片”,绝非好莱坞的专属,中国电影人也可以。同时,年轻的80后、90后、00后观众,这一次用行动为国产主旋律电影点赞,说明他们并非都生活在自我的小时代中,他们心中也有家国的大情怀。

  国产电影收复失地

  “好看!”“过瘾!”这是很多观众看完《战狼》的第一感受。直升机的轰鸣、装甲车的呼啸、特种兵的贴身肉搏……这不是好莱坞大片中的场面,而是国产电影《战狼》中的镜头。《战狼》用AK-47、M4、M16等好莱坞电影中最常见的“神器”,真枪实弹地打造出逼近真实的现场感,影片还曝光了枭龙军用越野车、96A主战坦克、86步兵战车等各种我军现役装备,赚足了观众的眼球。

  《战狼》塑造了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个人英雄,通过一个倔强的刺儿头成长为拯救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英雄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顽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影片依靠对主流价值观的深刻展现、真实可信的细节塑造、真挚亲切的情感渲染,使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饱满、人物性格真实、人物感情丰富,给观众带来真实可信、耳目一新的观影感受。

  毫无疑问,《战狼》用票房和口碑,为主旋律电影进行了一次严肃地正名:主旋律电影一样可以很好看。为了拍摄这部影片,吴京花了18个月的时间深入部队采访、体验生活,先后14次修改剧本,而很多军旅题材影视剧的主创,能花上一两个月体验军旅生活,已经算是很敬业了。由此观之,之前一些主旋律电影,之所以概念化、模式化、不好看,说明创作者用心不够。

  其实,近些年主旋律电影一直在不断寻求突破。《建国大业》将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引入主旋律电影制作,创造了票房神话;《飞天》借助电影特技,制作700多个合成镜头,表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瑰丽历程,观众被影片震撼、感动,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黄克功案件》开创法庭片先河,体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精神内核。这些主旋律电影,或在创作或在营销方面,都为主旋律电影的成长开拓了不小的空间。这一次,《战狼》以硬朗的气质横空出世,弥补了国产电影在现实主义战争题材上的空白,标志着国产主旋律电影在类型化的探索中取得了新突破,意味着国产电影在抵抗好莱坞大片的侵袭中开始收复失地。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