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求知问为先

时间:2011-07-14 11:0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人在旅途,求知欲往往变得相当旺盛,面对新奇、未知的事物,总想找到答案:苗寨和侗寨的竹楼如何区分?葬礼上为何用芦笙送故者?走婚家庭幸福吗?这棵树结的什么果……诸如此类的问题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然而,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怎样利用短暂而宝贵的旅行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旅行者尤为适用。以我的经验,路遇的当地百姓、汽车司机、家庭旅店的店主、见多识广的“驴友”等,都是现成的老师。当然,要从他们那里学到真东西,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一要善问。首先,请教于人要虚心,特别是面对当地百姓,要抱着诚意走近他们,和他们交朋友。相熟之后,他们不光乐意回答你的问题,还会热热乎乎地与你聊起家常,而他们的直白表述,也许正是你想知道的精彩所在,远比从电脑里“搜”来的鲜活、有趣儿。其次,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话题。旅行是“现在进行时”,提问的机会有时就在一瞬间,如果错过了,也许意味着永远错过答案。例如,贵州“西江千户苗”的崔师傅驱车送我们出寨子时,远处飘来了芦笙的吹奏声。我随口问了一句:“这是谁家在举办婚礼吗?”崔师傅却说:“这是葬礼!”出乎意料的回答引起我的兴趣,而此时话题被人扯向别处,我等待空当又将话题引导回来:“崔师傅,葬礼上为什么要吹芦笙呢?”崔师傅答道:“我们苗家的男人喜欢芦笙,不论老少都会吹芦笙、跳芦笙舞,所以人去世以后,也要用芦笙相送。亲友们会围着他的棺材,吹起他生前最喜欢的曲子与他道别……”如此浪漫的葬礼,如此自然、洒脱地面对死神,使我对苗家人肃然起敬。

  二要细打听。在匆匆忙忙的旅途中要尽量避免因怕给对方添麻烦,草草打听一下即收场,最终落个一知半解。在云南腾冲和顺古镇,我曾住进一个家庭旅馆,这是一所考究的二进式老院落,曾是“远东军198师师部驻地”,当年就是透过这座楼的窗户来监视山上的敌人。我觉得有意思,吃过晚饭就拉着房主夫妇喝茶聊天,他们很健谈,讲到祖上如何去缅甸做生意赚钱造这所宅子,讲到这里如何被远征军征用,讲到腾冲抗击日本鬼子的壮烈场景,还讲到飞虎队,整整聊了两个小时,我真庆幸自己在旅途抓到了一条“大鱼”。

  旅行本身是一个亲历和参与的过程,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长的学问或通过努力得到的感悟是最为珍贵的,事后回忆所经历旅程,也正是这些鲜活的东西首先冒出来,充盈在脑海中。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