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岸基航空兵和舰载航空兵有何区别,舰载航空兵部队对飞行员有何特别要求?舰载航空兵是否意味着将面临比岸基航空兵更大的风险?
张军社:舰载航空兵就是以海上母舰为基地遂行作战和训练的航空兵。相比陆基飞机,舰载机与陆基飞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起降区域、起降方式、作战使用和舰面保障等方面,在狭小的舰上完成停放、起降和日常维护等都要求舰载机与岸基飞机不同,舰载机要有更高和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是舰载机动力系统和机身结构等方面需要有更高的标准。首先,航母甲板长度不足300米,不到陆地机场的十分之一。舰载机要在这么短距离的跑道上起飞,就必须安装大推力发动机,以提高加速性能。舰载机后机身还要安装拦阻钩,进行拦阻着舰。其次,为承受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所产生的过载和冲击,需要设计高承载的起落架和机体结构,机载设备也要满足这些要求。此外,舰载机还受航母机库空间的限制,舰载机的机翼和尾翼甚至空速管需要能折叠。舰载机机身材料要能耐腐蚀、耐高温、耐高盐度。
航母甲板上的飞机跑道短窄,海上气象条件复杂,降落环境和条件严苛多变,这使舰载航空兵面临比岸基航空兵更大的风险,特别是航母舰载机着舰和起飞始终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这对舰载机飞行员的技术、身体、生理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航母上降落时,为了防止挂索失败,舰载机飞行员必须大油门下滑着舰,以保持“逃逸”速度。舰载机在勾住阻拦索的瞬间,飞行员会承受巨大的载荷。起飞时,由于航母甲板14度的滑跃倾角,舰载机飞行员会产生加速撞墙的感觉。每一次起降,都是过“鬼门关”。有资料统计,舰载机飞行员在训练和作战中,有近10%的飞行员因着舰阶段的技术失误发生坠机事故,由此可见着舰的难度有多大,需要舰载机飞行员具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技术水平。因此,我国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官兵都是从全军飞行部队中层层筛选出的精英,已经具备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其中,战斗机飞行员飞过至少5个机种,飞行时间超过1000小时,3代战机飞行时间超过500小时,具备丰富的飞机、舰艇、航海、气象和国际法等方面的知识。即使这样优秀的陆基飞机飞行员,也要接受严格的舰载机飞行培训和舰机适配训练,才能成为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 (闫嘉琪 张洁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