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侦察兵”事故频发 或陷“信任危机”

时间:2012-05-02 10:54   来源:中国网

  MQ-8B “火力侦察兵”:“小飞机、大用途”

  “火力侦察兵”无人机是一种由诺思罗普 格鲁曼公司研发的小型无人直升机。“火力侦察兵”设计用来从水面战舰的甲板上起飞,为反潜作战、反水面作战以及反水雷作战行动提供情报、监视与侦察。“火力侦察兵”无人机由两人操控,一名飞行员(AVO),一名任务设备操作员(MPO)。他们并排坐在控制室的操作位上对飞机进行控制。飞行员为任务负责人,同时负责导航和系统安全。设备操作员负责“火力侦察兵”上内建监视摄像头,并通过与飞行员沟通确定拍摄时机。作为美军新型无人直升机,一套“火力侦察兵”系统由4架无人直升机和两个发射控制站组成,最大载荷317公斤,滞空时间最多可达8小时。在美陆军装备“未来战斗系统”的步兵旅,“火力侦察兵”编配了16架,它们轮换升空,能对半径75公里、面积6800平方公里的战区实行72小时监控。

  “火力侦察兵”配备了光电传感器、超高频电台和一条数据链,来向舰船上的接收站传送视频信息。这种飞机的负载重量为200磅,续航时间为8个小时,储备用油时间可达20分钟。这种无人机如果减少续航力,那么最多可以负载600磅。它可以最快以120节的航速,在20000英尺的高空进行盘旋飞行。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这种无人机可以由地面或者舰上控制站的一台数字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火力侦察兵”配置先进的火控系统,具有使用战术通用数据链的能力,能提供实时战场视频图像,可携带“九头蛇”航空火箭、“地狱火”反坦克导弹或反舰导弹、反潜导弹和激光制导航空炸弹。自2006年6月以来,“火力侦察兵”已进行了多次带弹飞行试验,并发射导弹。

  自2006年至今,“火力侦察兵”无人机累计飞行时间已超过5000小时,其中作战部署的飞行时间也在3000小时以上。“火力侦察兵”无人机在打击海盗、执行搜救任务、保障霍尔木兹海峡运输安全、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等方面均发挥了巨大作用。查克 瓦格纳称,“这种无人机的监视能力还将运用到海上拦截行动中。”他指出:“‘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将用来加强,而不是取代舰队中的有人飞机。这些飞机将替有人飞机执行那些枯燥、恶劣和危险的任务。而且飞行小时的成本要低得多,这样可以使有人飞机更好地执行其它适当自身的任务。”

  MQ-8事故频发暴露技术缺陷,或令美军对其陷入“信任危机”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2011年7月报道:一架无人驾驶的MQ-8B“火力侦察兵”直升机可以自主启动、自动起飞——而且只需要轻触一下按键,它就几乎能够自我损毁。据美国国防部作战试验及评估部门负责人2011年6月24日提交的一份报告称,这次致命的失误就发生在该无人驾驶直升机的操作员耳机上的电线意外地触碰了一下操控直升机的空格键——启动了这架无人机的自毁系统。海军新闻的相关报道解释说,由于这种自毁程序需要几个步骤才能完成,“火力侦察兵”直升机最终获救。但该报道强调说,操作员对直升机的遥控不良,是这种无人机的重大技术缺陷。

  这种无人机在“哈利伯顿”号护卫舰上执行58次指派任务时,只有29次顺利完成。诺思罗普 格鲁曼公司负责无人驾驶战术系统的副总裁乔治 瓦祖拉基斯表示,“哈利伯顿”号护卫舰上出现的故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破损的天线所致。修复后,该型直升机执行任务的成功率已经直线上升为97%以上,美国海军也一再强调了这个数字。MQ-8B“火力侦察兵”直升机在帕图克森特河海军航空站执行10次试验任务,最终也是10次失败。事实上,同样的故障曾导致其中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失控,从航空站飞入华盛顿特区附近的禁飞区内,所幸后来又恢复了自控能力。

  近一个多月来,MQ-8B“火力侦察兵”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遭遇了两次事故,一次3月底MQ-8B“火力侦察兵”无人机随“辛普森”号护卫舰外出执行海上监视任务,在返回途中出现事故在海上迫降。另一次是4月6日,一架MQ-8B“火力侦察兵”无人机在阿富汗北部地区坠毁。这两次事故彼此之间无关联,事故未对人员和其它飞机造成伤害。但由于连续发生事故,美国海军已对其心有余悸,决定对“火力侦察兵”事故原因展开彻底调查,并下令暂时停止14架“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的飞行任务,同时展开系统性能和操作流程的审查工作。(窦豆 谢武)

编辑:于斯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