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国际军贸活动特征及其新动向

时间:2011-01-17 15:59   来源:新华网

  国际军贸活动的新动向

  2010年以来,美国、俄罗斯均签订了数百亿美元的军火大单,法国、英国以及其他新兴国家也颇有斩获。军品市场呈现强力反弹,军贸形势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

  第一,当前国际军贸活动更紧密地和出口方的国家意志相结合,各国大力加强军贸顶层设计,军品贸易越来越成为军品出口国对其利益攸关国家和地区实施长期控制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成为有关大国摆脱金融危机、获取军品贸易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

  军贸工作在西方各国政府中处于高度优先地位。在行政层面,设立高层次的政府主管机构推动商业性军贸在主要军品出口国具有一定普遍性。例如,法国鉴于向摩洛哥推销“阵风”战斗机失败的教训,在总统萨科齐的要求下,成立了武器销售特别领导小组,加强政府部门间协调,以便对任何的武器销售机会做出快速反应。美国国防部则更有专门部门负责国防部外国军事销售(FMS),国家安全委员会中有高级官员专门负责国防贸易、出口政策与技术合作。俄罗斯发布了《关于涉及俄罗斯联邦与外国军事技术合作的若干问题》法令,根据该法令,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获得了出口武器的独家垄断地位。英国则将国防部促进军贸的主要政府办事机构——国防出口服务组织,纳入和升格为商业与企业部的国防与安全集团,该集团将担负促进英国军品出口的政府职责。

  另外,军贸活动越来越与国家意志结合,成为地缘政治的控制手段。2007年,以色列与美国签署了国防援助备忘录,美国将在未来 10年内向以色列提供总额3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以巩固这一特殊的地区盟友。而美国近几年为提振国内军工企业,一直在加快向海湾国家推销高达123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作为其计划的一部分,2010年10月,美国公布将向沙特出售6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包括出售84架F-15E战斗机、70架“阿帕奇”武装攻击直升机、72架“黑鹰”通用直升机和36架武装直升机。美国通过长期宣传伊朗的“核威胁”创造出了沙特这样的超级军火市场需求,并以“信守保证波斯湾及整个中东地区关键盟友安全承诺”(美国助理国务卿安德鲁?夏皮罗语)为理由,冠冕堂皇地做军火买卖。美国的这一单交易将牢牢地控制住沙特这一阿拉伯半岛大国,进一步夯实美国在海湾地区的长久战略利益。从中国台湾问题看,自1979年以来,美国不顾舆论的谴责和中方的强烈反对,陆续对台出售各种类型的军用飞机、军用战车和地空导弹等装备,不断强化台军事力量。

  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军贸又成为摆脱危机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国家经济利益,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法国总统萨科奇、英国首相卡梅伦等已纷纷走到了对外军售的第一线,在其出国访问等外交场合中,军贸合作已成为国家领导人之间的重要议题之一。以法国总统萨科奇 2009年 9月访问巴西为例,其主要目的就是签署86亿欧元的军品贸易协议,帮助法国企业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第 二,以 军 贸“养”军工、以军贸促技术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一种资源投入,两种效益产出”。

  冷战后,俄罗斯国力虚弱,大部分军工企业由于缺少国内订单而濒于破产。俄罗斯政府整合了各个军贸公司,成立了国防产品出口公司,通过向买方提供优惠贷款和以免费赠送促销售的手段,竭力开拓国际市场。俄罗斯这种以军贸养军工的政策卓有成效,不仅保住了工厂、留住了大部分人才,使苏联时期建立的庞大军工系统免于崩盘,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其军事工业的生产和研发能力,获取新产品研发所需的宝贵资金,从而也维持对本国军队战斗力的支持。以俄罗斯的苏霍伊系列飞机为例,Su-30飞机俄罗斯空军并没有装备,却通过向国际用户出口,赚取了大量外汇,并进一步开发Su-35战斗机,保持了先进的技术领先地位。不久前,俄罗斯与印度达成合作研发第五代战斗机协议,金额预计达 350亿美元。对俄方来讲,即获取了资金,又分散了风险,更占据了市场,最终也保证了自身未来的需求,可谓一石多鸟。近年来军品出口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保持在10%—20%之间,预计未来这一比例将越来越高,军事装备已成为俄罗斯重要的出口商品。除俄罗斯外,资金充足的美国波音公司也是如此。F-15SE“沉默鹰”是波音公司专门针对国外已装备了 F-15的用户如以色列、韩国、日本、沙特和新加坡等国开发的改进型,增加了雷达隐身能力,换装了新型电子战系统,总体性能几乎与出口型的 F-35飞机相当。对我国而言,军工企业也必须保持生产能力,必须留住技术人才,必须不断研发更先进的武器系统,以维护国家的安全,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通过军贸获得的利润,投入到研发更先进武器系统中,为本国装备实现可持续良性发展。新技术、新装备通过合适方法要让它走出去,在国外验证成熟后实现自我装备,不失为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上实现双赢的有效途径。

  第三,合作研制、合作生产与技术转让越来越成为国际军贸活动的重要内容。

  用户越来越要求军事装备提供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现代武器的研发、装备成本高昂,一国之力往往难以支撑。西方国家在军品研发上越来越走向联合。为节约经费,美国已停产 F-22战斗机,转而采用国际合作研发 F-35战斗机。虽然美国是主要的购买国与资金提供者,但英国、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挪威、丹麦、澳大利亚和土耳其也不同程度地参与此项目。2009年,法国与巴西签署协议,法方向巴方提供核动力潜艇、EC-725型直升机及阵风战斗机的制造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共同开发拉丁美洲市场。而部分发展中国家,随着自主意识和发展本国军事工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纷纷将技术转让、合作生产及合作研发作为交易的前提条件。在这一大背景下,如果我们不能顺应市场要求,从比规模和价格转变到比技术和质量,则只能事倍而功半。中巴合作研制和生产的“枭龙”飞机则是中航工业在这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

  第四,从采购需求来看,新兴国家特别是新兴石油国家以其强烈的购买意愿和强大的购买力成为推动国际军贸活动的重要力量。

  从时间窗口来看,未来10到20年将是以军备升级换代为主要动因的新一轮军贸高峰期。在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下,地区国家安全感下降,新兴国家利用经济发展的成果推动国际军贸,而石油则成为大国争夺的首要资源。印度近年军费预算年年增长,不仅已经斥资500亿美元购买先进的军舰、潜艇、战机、坦克和其他武器装备,而且还将在近十年内花费巨资研发包括新型战机在内的各类武器系统。沙特、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卡塔尔、委内瑞拉、叙利亚、安哥拉等主要产油国纷纷将石油美元转变为军事装备,以增强其国防能力,增加国民的安全感。以上国家的军事采购是近期国际军贸活动的主流。另外,科技发展的内在需求使得各国都有强烈的防务系统升级需求。以航空装备为例,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役主力装备依然是第二代战斗机,总体装备水平只相当于西方国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虽然各个国家购买军事装备的目的各不相同,但都希望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实现军备现代化。据美国蒂尔公司统计和预测,2007年以来仅中东地区每年军购支出超过550亿美元。未来20年,世界除西方以外的其他地区将迎来军备现代化的一波高潮,大部分国家将换装第三代主战飞机或跨越式地装备属于三代半的信息化、无人化的武器系统。

  第五,军事装备正朝着信息化、集约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无人控制技术、精确打击技术和隐身技术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军事装备的关键评价要素,也是国际军贸新交易的关注热点。

  现代战争表明,信息战武器已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夺取信息优势的主战装备,也是夺取未来高技术战争制高点的重要法宝。未来战争将是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七维空间的战争,信息化将是集约化、智能化、网络化作战方式的基础。各国在新的军事装备采购中,都把无人机、精确打击武器如近中程制导空空、空地导弹、智能炸弹、先进雷达、先进隐身战机等放在优先采购的清单中。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