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海峡时评

岛内油电涨价引发社会反弹 台媒诠释理由

2012年04月06日 11:00: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日前调涨汽柴油价格,有些媒体记者在街上随机访问计程车司机与加油市民,大多数受访者一如预期,都是对涨价充满埋怨。不久之前,在台湾“立法院”的总质询中,若干民意代表也一再对台当局“行政院”提出质询,反映民众担心涨价的心声,希望中油台电等公营事业继续吸收亏损。台媒《联合报》4月6日发表社论说,台当局“经济部”在“立法院”质询接近尾声之际才提出涨价之议,大概是为了减低民意冲击不得不然的策略。  

  社论还说,但是,如果台当局政策就只能在这么浅层的“民意期待”逻辑中思考,那么所酝酿出来的政策,就必然欠缺论述基础。台湾天然资源严重缺乏,无论如何都没有实施“全世界最低油电价”的条件。既无低油价客观条件,却偏偏要实施低油价,那就一定表示背后牺牲了若干社会成本。“行政院”若不能将这些社会成本陈述清楚,就始终是在“赞成涨价”与“反对涨价”的正反民粹势力中拉锯;思考既不能提升、政策也不够理想。以下,就让我们把低油价的社会成本逐一阐明。  

  首先,低油电价当然表示油电公司在亏损,这亏损得由公共财政贴补。由于公共财政贴补来自税收,而税收来自全体人民,因此整体而言,低油电价格表示用油用电较少的人,在补贴用油用电较多的人。这不但不符合使用者付费的原则,更是直接悖离了资源分配的公义。因此,“不符公义”是低油价政策的第一重社会代价。  

  低油电价格政策的第二重代价,就是对马英九节能减碳政策的反挫。经济学上“以价制量”是个鲜少受到挑战的概念。在2008年马英九就任之初,台当局“内阁”提出具有节约机制的高电价方案,其结果则是省电风气大行,在短期内即省下一座通霄电厂的发电量。可见,用电用油量一定是与油电价格反向相关的。如果“行政院”真如在野党民代所建议的,持续采取低价政策,则台湾的节能减碳绝对难以推动、我们的产业碳足迹必然难以改善,而马英九承诺的二氧化碳减量目标,也一定难以达成。  

  社论认为,低油价低电价还有第三种成本,一般人不容易察觉,但绿能科技产业者却一定是心有戚戚焉。台湾在ICT智慧电网、LED省电灯泡、太阳能板制造、家户智慧电表等各方面,都有相当的基础。但是,这方面的基础要能扩散,就一定要取得关键零组件的产制优势、或是系统营运服务的操作优势。然而,究竟有多少厂商愿意投入前述关键零件或系统营运的研发,就要看绿色能源与传统油电能源的相对价格高低。当传统石化油电价格越高,则绿色能源的使用与研发就越有吸引力、台湾厂商投入的意愿就越高、而他们在这些方面就更能取得全球产业优势。简言之,传统能源价格越低,就越不利于台湾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使我们原本具有的优势,逐渐流失。  

  综合上述,社论支持“经济部”油电价格合理化,也认为中油台电应该停止目前变相补助油电价的政策。台湾绝非能源丰沛的地方,却是在资通讯节能科技方面着有成绩的地区。我们讨论油电价格,绝不能在民粹氛围中打转,而要有产业前瞻、有节能目标、有使用者付费的理念坚持,绝对要让油价电价发挥其市场讯息、引领资源调配的功能。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有句名言:在“做对的事”与“做讨好人的事”之间,要选择前者;而唯有做对的事,台行政当局终究才能成功地讨好人民。这些话是对经济部门的支持、也是给民粹式民意代表的棒喝。  

浏览精彩评论 进入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杰]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