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iyo等人殴打出租车司机事件发生至今,怪象不断,现在喧闹声稍减,但案外案仍在不断发展中。台湾《联合晚报》15日刊载社论指出,从制度面看,一个伤害罪的刑案,一端可能有警察吃案想把大事化小,另一端却是舆论公审而以个案来哗众取宠,同样反映了台湾社会现象之不可思议。从深层结构而言,种种怪现象显示出“病灶”所在,全案的罪人就只是出手打人的那几个吗?“罪与罚”的问题考验着社会良心。
全文摘编如下:
Makiyo等人殴打出租车司机事件发生至今,怪象不断,现在喧闹声稍减,但案外案仍在不断发展中。除了很快揭露出派出所可能隐藏物证之外,接下来又有经纪公司是否涉嫌教唆伪证、记者如何向警察取得关键影带等问题。“Ma帮”在娱乐圈留下一个不名誉的印记,但这次事件意义不仅如此。从制度面看,一个伤害罪的刑案,一端可能有警察吃案想把大事化小,另一端却是舆论公审而以个案来哗众取宠,同样反映了台湾社会现象之不可思议。
在这次几个当事人的荒诞行径背后,很快有人反省到,“Ma帮现象”是被媒体养大的;严格来说,其嚣张心态是被特定综艺节目纵容出来的。在这次殴打司机事件之前,Makiyo一类的所谓通告艺人,不问有无才艺,只问敢不敢秀,越荒诞的言行越能成为节目卖点,甚至变成在演艺圈闯荡的本钱。全世界哪一个社会的电视节目会恶质到这样,以个人的反社会、偏差行为作为节目的卖点,借此提高收视率?其偏差行为既是一种不良生活习性,又成为一种表演,真实和表演两者之间不断交错。这些人出事只是早晚的事情。
电子媒体的综艺节目把某些个人“献丑”偏差行为的胃口越养越大,一旦在真实社会上演,几乎闹出人命,又以新闻评论节目作为“人民公审”的舞台。如今记者和警方之间的录像带议题,已遭检方调查和传唤。至于名嘴在节目中“问案”而引发的争议,也造成观众反感,连NCC也被惊动。不久前舆论才谴责电视新闻主播自比“梁春姬”,这次则见到名嘴认真模拟踹车门等动作,甚至有人想把事件喧腾成“台日摩擦”;新闻节目变身综艺节目,新闻工作者比演员更卖命表演,宁非传播界怪现象?
这起大闹一场的社会争议,终于会回归刑事案件去论定责任与惩罚。酒后闹事及出手殴人的个案,本来并没有太大不了的后遗症,但从深层结构而言,种种怪现象显示出“病灶”所在,全案的罪人就只是出手打人的那几个吗?“罪与罚”的问题考验着社会良心。
[责任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