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各色节日塑造文化认同

时间:2012-05-15 13:06   来源:人民网

  全法音乐节——高雅音乐出殿堂

  6月21日,通常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法国将这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定为全法音乐节。每逢这一天,法国各城镇万人空巷,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或登台高歌路边献演,或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全国变成一个音乐狂欢的海洋。

  今年音乐节即将到来,这已经是第三十一届了。各项安排都在积极筹划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歌唱家、演奏家以及业余音乐爱好者,不少已通过互联网报名登记,不久将齐聚法国,大展各自的音乐风采,呈现不同的音乐魅力。

  今年音乐节主题是“流行音乐50年”。目的是为了纪念英国流行乐队“披头士”于1962年发起的一场音乐时尚革命。

  法国于1982年创办了全法音乐节,它来自于已故法国前音乐舞蹈总监莫里斯·弗勒雷的倡议,并得到时任法国文化部长杰克·朗的支持。音乐节鼓励业余音乐爱好者走上街头演出展现才华。据调查显示,37%的法国人会使用乐器,而有机会登台演奏的人只占10%。事实上,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音乐人表演,都可给普通民众提供一个欣赏不同风格音乐的极好机会。

  音乐节这一天,巴黎会变成一个音乐世界。从香榭丽舍大街到蓬皮杜中心,从埃菲尔铁塔到巴黎圣母院所在地西岱岛,记者曾置身于塞纳河两岸人推人拥的音乐潮流中。在香街上,由大提琴、手风琴、长笛、大号和萨克斯等乐器配队的合奏,曲调欢畅、热烈、节奏感强,让许多路人驻足;蓬皮杜中心前,有摇滚乐队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也有来自不同国家歌唱组合以各自语言放歌,他们甚至向路人发放歌词,邀请大家一起合唱;在西岱岛连接圣路易岛的桥上,一位音乐人将钢琴搬到桥中间,为过往游人演奏。虽然那是一架立式的破旧钢琴,但是演奏者用激荡的心和疯狂的手,演奏了贝多芬的《欢乐颂》,将音乐的欢乐送给了大家,喝彩和掌声不断,小费自然也不少;在埃菲尔铁塔下,晚上举行的大型爵士音乐会吸引近10万观众,从埃菲尔铁塔到和平墙的绿草长廊上到处站满了人,现场直播的屏幕使人们不管身处哪个位置,都可以共赏音乐会的空前盛况。

  音乐无国界。“音乐节是一个跨越国界、语言和文字的节日”。摇滚、爵士、交响乐,美声、古典、民族和乡村音乐同场演出,突出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表明了人类文化的互鉴性和共通性,让人们共享音乐的快乐。据法国文化部统计,全法音乐节当天共举办近2万场演出,参与演出的艺术家多达80万,观众超过1000万人次。 

  法国音乐演奏家纪尧姆先生曾多次参与法国音乐节的演出。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音乐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声音艺术,它能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曲,能愉悦人们的精神和心情。音乐可以做到有品味的娱乐,有文化的休息。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养。特别是,全法音乐节可以让许多人第一次在公开场合献歌,第一次在公众面前演出。同时,音乐节让高雅音乐走出了殿堂,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还原。

  音乐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和谐发展极为重要。法国早就将音乐教育当作“国策”来抓,提倡让更多的人“唱起来”。为此,除靠艺术院校培养外,全法还建立了4300多个音乐机构,为不同年龄的人提供几乎免费的音乐培训。法国不惜在音乐普及上加大投入显然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人民网驻法国记者 顾玉清)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