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艺葩辉映海湾明珠

时间:2012-04-05 13:35   来源:人民网

巴林观众在仔细欣赏《绣之雅韵——中国刺绣展》。本报记者 刘水明摄

  凉季的巴林,气候宜人。夜晚骤降的阵雨,虽然不能浇湿干涸的沙漠,却能够浸润人们的心田,带来莫大的惊喜。3月25日至31日,中阿合作论坛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在巴林首都麦纳麦隆重举行。中国艺术使者带着中国人民的真挚友好情谊,为巴林人民和阿拉伯人民送来美好的祝福。

  巴林是一个位于波斯湾西南部的岛国,人口110多万,首都麦纳麦人口30万。巴林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物产丰饶,风光秀丽,素有“海湾珍珠”之称。2012年,阿盟一年一度的“阿拉伯文化之都”定在麦纳麦。中国艺术节的举办,无疑给麦纳麦增添了喜庆氛围,也为巴林人民和阿拉伯人民了解中国文化艺术提供了良好契机,这是中阿文化交往史上的盛事。

  3月25日晚,中国艺术节开幕式在巴林文化中心剧场举行,能容纳700人的剧场座无虚席。来自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的演员以一段开场舞《中国红》拉开首场演出的序幕。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容舒展的舞姿、色彩斑斓的服饰、富于想象的编排,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小白鹭民间舞团的演员们还表演了经过改编的具有浓郁阿拉伯风格的男子群舞《水手》,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引起观众强烈共鸣。

  中国新疆艺术团3月26日晚上的演出,同样受到巴林民众的欢迎。该团的演员分别来自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新疆木卡姆艺术团,阵容庞大,实力雄厚,表演的节目既有新疆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气息。演员们婀娜多姿的舞蹈、激扬嘹亮的歌声和弹奏出的质朴自然的乐曲,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3月28日和29日,河南嵩山少林武术团连续两晚的演出,将中国艺术节活动推向高潮。由于坐席有限,不少观众站着观看闻名于世的少林功夫。嵩山少林武术团由24名武僧组成,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每场演出,他们都要激情上演“八段锦”、“金刚拳”、“银枪刺喉”、“打山门”等20多个精彩节目,一次次博得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观众对武僧们的高超武艺赞叹不已,不少人用自己的相机和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纷纷走到舞台前,向武僧们请教,争相合影留念。他们称赞少林武功名扬巴林,誉满全球。有的说要去中国学习少林武功,有的还建议在巴林开设武馆。不少观众向记者表示,少林武功令人难忘,让他们尽情感受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演出,《绣之雅韵——中国刺绣展》也同时在巴林艺术中心举行。此次展出的58幅苏绣精品包括单面绣、双面绣、平绣、乱针绣、缂丝等多个品种和技法。以名人名画为蓝本的传统绣,展现了精细雅致的风格;表现油画及摄影的乱针绣作品,线条活泼,立体感强。从这些作品中,观众可以品味到苏绣特有的“空间感、流动感、层次感和光影感”的艺术神韵。

  巴林政府对举办中国艺术节非常重视。外交大臣谢赫哈立德出席了开幕式晚会,文化大臣谢赫梅观看了两场演出和刺绣展,并与专程前来参加艺术节的中国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举行工作会谈,双方代表各自政府签署了《中巴政府文化协定2012年至2015年执行计划》。谢赫梅在26日晚上的演出开始前,还自告奋勇带领中国客人参观麦纳麦的社区文化中心和名人故居并亲自讲解。巴林文化部考古遗产司司长阿卜杜拉为刺绣展剪彩,公共关系司司长艾伊莎自始至终为中国艺术节的举办而奔波操劳。他们都对中国艺术节获得圆满成功表示祝贺。他们认为,艺术节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希望与中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提高两国文化交流水平。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