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大马士革市中心的七海广场连夜举行集会,民众打出大幅中俄国旗,高呼“坚决反对外来干涉”。庆祝活动一直持续到深夜。但也有叙利亚朋友向记者提出质疑:“为什么你们再次否决?我们会因此陷入内战!”家在大马士革老城基督区的扎曼担心,“美国等会更直接公开地支持反对派,令局势更加血腥”。“叙利亚自由军”副司令马利克·库尔迪已经向俄罗斯发出警告,称如果俄继续支持巴沙尔政权,“自由军”将袭击俄在叙目标。
尽管阿盟表态不会停止调解叙利亚危机的努力,但在阿盟内部看法同样存在分歧。卡塔尔《东方报》5日头版发表社论,称俄中的连环否决将令叙利亚危机进入一条“漆黑的隧道”。但沙特《半岛报》认为,中国的出发点并不是反对阿盟,跟阿盟有什么过结,而是反对西方通过军事手段颠覆叙利亚政权的想法。而且,中俄出发点不同,俄罗斯在叙利亚有巨大利益,中国则更多出于原则立场。
叙利亚的游戏如何收场?美国《外交》杂志网站说,国务卿希拉里给出的答案是,“启动游戏之前,我们不知道”。俄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说,安理会不是“这个星球上唯一的外交工具”,俄外长和对外情报局长将于7日访问大马士革,并打算在会见巴沙尔时争取通过举行成熟的民主改革稳定叙利亚局势。“阿拉伯新闻网”5日报道说,法国表示要与西方盟友及阿拉伯国家成立“叙利亚问题联络小组”,
像当初的利比亚,一点点使巴沙尔政权变化,直到他下台。
“美国的侵略性迫使俄中团结”
从1971年至今,中国一共在联合国安理会上8次行使否决权,其中5次是与俄罗斯一起(包括与前苏联1次)。“美国的侵略性政策迫使俄中团结。”一些西方专家这样认为。俄罗斯军事观察网的一篇文章称,美国一些独立媒体经常对美俄中3个超级大国的政治活动进行分析比较,它们得出的结论是:华盛顿官方鲁莽的军事化政策将迫使俄中团结起来对付共同敌人。
埃及《消息报》5日评论说,事实上,在整个斗争过程中,巴沙尔政权并不是要保护和打击的对象,它只是一个平台,各种力量在此进行政治交锋与外交博弈。路透社援引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中东研究讲师阿尔维的话说,说到底,沙盘中会有更多参与者。中东一直是场“大戏”的舞台。就像殖民时期的列强一样,新兴大国也认为有利可图。不过现在的局势和殖民时期显然不同。
研究俄罗斯问题的日本学者相武胜彦认为,新形势在于,眼下的中东是发生了“阿拉伯之春”后的中东。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俄此次使用否决权是中俄对于不断推进‘阿拉伯之春’式革命的欧美国家进行的一次遏制行动。这使得世界两大对立阵营再次凸现。德国情报网题为“世界开始分裂”的文章说,不只是在叙利亚问题上,还有在伊朗问题上,中国和俄罗斯不断强调两个超级大国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