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90:纵横捭阖大手笔

时间:2011-07-01 14:49   来源:人民日报

  1 反侵略 争独立

  以弱胜强举世惊叹


  在二战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成为抗日战争的民族先锋和中流砥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首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创造了一个军力、经济力都不如敌人的弱国如何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经验,为被压迫民族争独立、求解放的斗争提供了一个范例。

  2 保和平 一边倒

  联手苏联借力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宣布将联合苏联,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也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一项重要外交政策方针。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乘火车离开北京前往苏联访问。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有关协定在莫斯科签订,这是新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毛泽东说:“这次缔结的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

  3 登舞台 展风采

  万隆会议彪炳史册


  1953年底,周恩来在北京接见印度谈判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1954年4月,日内瓦和平会议召开,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与讨论重大国际问题。参加日内瓦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大型国际会议争取和平协商解决重大国际争端的首次尝试和运用多边外交手段的开端。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印尼名城万隆开幕,史称万隆会议。万隆会议是新中国走上国际政治舞台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已成为国际社会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准则。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