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底线的“正义”只会造就暴行

时间:2011-10-11 10:35   来源:红网

  日前,浙江台州女小偷被抓,被殴打、扒衣示众的新闻在网络热传。一名女小偷在偷东西的时候,被市民抓获,不过抓小偷的市民并没有马上报警,而是把小偷暴打了一顿。此后,市民并没有住手,而是又拿剪刀把她的衣服全给剪了,在她的背上还写上了“我是小偷”几个字。直到大家发泄完了,才拨打了110,让民警带走了小偷。(10月10日《城市信报》)

  在网上,此新闻属于热门话题,翻看跟帖,绝大多数都是叫好声,偶尔出现一个不同的声音,都会被其他网友围攻。这大概很符合目前网上言论的特点,以情绪的宣泄为主,而少理性认识。这很正常,何况其间也确实展现了舆论的“正义立场”一面。不过,“正义立场”可以很坚决,但“正义行为”则必须有底线。将女性小偷扒衣示众,无论如何也是一个突破道德及法律底线的行为,其虽以正义意识为支撑,却失去了正义性。如果任由没有底线的“正义”泛滥,将对社会秩序造成巨大的伤害。

  抛开小偷产生的复杂性不说,小偷确实可耻、可恨。但小偷当受何种惩罚,自有法律规范与道德评判进行调整。一群愤怒的市民,打着正义旗号,将一个女子的身体强行暴露于公共场所之下,此举属于“正义暴行”。在一定情况下,“正义暴力”有着正当性,但在任何情况下,“正义暴行”都是毫无正当可言的。“正义暴力”是否会成为“正义暴行”的关键,就在于其“暴力”是否遵循底线,这个底线可以是法律、可以是道德,也可以是人性最脆弱的部分。逾越了这一底线,因正义而激起的暴力将失去其正当性。

  失去底线的“正义”所造成的巨大危害,历史教训不胜枚举,为了所谓的“正义”,有时甚至只是为了站在“正义立场”一边,夫妻互相揭发、父子相互伤害,这些离我们并不遥远。当一种“愤怒”化为制度化的情绪之后,任何一种人性上的瑕疵都可能让人为之致命,那时候,人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谁身上没有瑕疵呢?可以说,一个普通的摸点腰包的小偷,绝非大奸大恶之辈,以最阴损的方式侮辱之,绝不是正义所当。

  事实上,我还有另一个担忧:对该女小偷的侮辱,无非是为了满足个别人变态的心理。照片上的围观者,有神情萎琐者,有笑靥如花者,他们真是因“正义”得到申张而激动?想来未必。我甚至在想,如果是一个男子,恐怕就不会被扒衣了,而如果是一个男子持刀抢劫,恐怕更是避之惟恐不及。如此看来,将一个年轻女性小偷扒衣示众,在公共场所进行人身侮辱,也只是欺凌弱者的另一个“天性”罢了。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