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通胀 积极财政政策应发力

时间:2011-05-09 15:3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增加有效供给

  在财政方面可以勾画几个理由。首先,刺激经济方案中的4万亿元的投资项目安排,必然需要配上一些后续的资金供给,而这些后续资金需要有一定的财政扩张力度才好安排。比如,4万亿中涵盖有4800亿的保障房建设,包括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公租房以及某些地区的经济适用房,对这些房子所涉及地区的集中供热供暖系统的改造和升级换代,就是后续重要的建设项目。还需一笔钱用来解决低收入家庭入住楼房后怎么交取暖费的问题。

  其次,我们在改进民生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大家很关注的新医改,今后两年要见眉目。为达到新医改基本目标,现估计资金总体投入调高为需要1万多亿元,显然需要财政政策保持一定的宽松特征。

  第三,经济生活中,还有一些明显的瓶颈制约,比如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交通基础设施投入虽然大,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相比,仍然不够。北京就已被称为“首堵”,八达岭高速拥堵得很厉害。要治本需要打通复线,至于复线是建一条国道还是建一条铁路来分流八达岭高速上占很高比重的运煤压力,要赶快做论证,这是在跟时间赛跑。而北京市中心区如果真正想化解拥堵,更需要有大手笔投入加快建设如纽约、东京那样的轨道交通网。我不赞成有的专家所讲,中国的高速路、地铁已经超前。实际上,在很多地方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瓶颈制约。这需要财政介入并拉动社会资金加快建设来缓解。

  第四,现阶段我国物价上涨问题带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从前几年包括这几个月的数据看,75%-80%的涨价因素来自食品,10%-17%的涨价因素来自房价,其他千百种商品的涨价因素只占8%-10%。这一延续了较长时间的结构性特征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就是除了运用货币政策收缩流动性总量外,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增加有效供给。这就需要财政政策发力,也就是看准增加有效供给的环节,把资金用出去来达到供给管理的效果。首先是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和多种经营的积极性,给农民更清晰的收入预期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强化。另外,财政资金可以调动国家可控的物资储备作市场的“平准”。比如将猪肉投入市场去平抑猪肉价格。

  当下财政方面要做的另一件事情,是投入资金加快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建设以及公租房建设。当然,政府不能够大包大揽,但必须出一部分钱,拉动社会资金,包括商业性贷款进入这一领域。

  重在优化结构

  说到财政政策当前继续保持积极的基本特征,会有人问这个特征还要保持多久呢?我们知道,2011年安排的财政赤字是9000亿元,虽然看起来不小,但2010年财政赤字的实际规模是9000亿左右。2010年度GDP增速在10%以上,但2011年财政赤字仍然是9000亿的安排,说明虽然同样是积极,但没有在积极程度上面加码。

  目前的财政政策也要和以后扩张性政策的淡出相衔接。如果做一个展望,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经济相对高涨运行的过程中,会看到财政政策包含着淡出的安排。

  最近一段时间,货币政策方面频频出手,而财政政策更重要的是要优化结构。结构优化的重点显然是配合中央特别强调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改进民生。其中,许多事情需要再加大投入,同时要配合机制创新与转变。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