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职称外语考试“改革观望症”要治
职称外语考试改革之所以“推而不动”“落而不实”,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配套滞后,过渡期存在政策“空白”。因此,改革不是简单的“废”,还要有条不紊的“立”。
“改革了,以后评职称不再需要外语。”今年3月,《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出台,有关“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等规定,让不少企事业单位人员感到兴奋。然而,半年多时间过去了,各地职称外语考试改革却未能如公众期望的那样一帆风顺,除了部分省份破冰,多数地区和单位都还在观望。何去何从,仍待解答。
“取消”还是“规范”?职称外语考试改革的争议还在继续。毋庸置疑,这一设立20多年的考试制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等。但是,随着国民受教育程度和外语水平的整体提升,以及这一考试不断出现的种种弊端,如今改革已是势在必行。问题是,如何改、怎么落地,成为顶层设计和地方实践的关键。
整体来看,职称外语考试改革的进度处在中央提倡与地方落实、地方鼓励与单位徘徊之间的“双脱轨”状态。其一,根据《意见》,职称外语考试不再是“硬杠杠”,评审的权限也要下放,多数地方对此却未置可否;其二,地方改革没有带动单位改革,有些行业、单位没有出台具体实施办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来说,职称外语考试改革的落实也并非明确“用人主体”的主导作用这样简单,还需要有细化的配套举措。
[责任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