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共话文化传承心声,让我们一起倾听! | 现场评论②

2025-08-13 21:19: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图为游学营营员在敖汉小米博物馆参观合影。(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锐 摄)

  关山可越,心域无疆。

  现在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照鉴多远的未来。连日来,“史向未来——中华文明探源游学营”一行参访辽代历史文化博物馆、赤峰学院博物馆、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红山文化博物馆、新州博物馆、敖汉小米博物馆、辽上京博物馆,探访魏家窝铺遗址、红山遗址群、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遗址、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历史轨迹与文明华彩呈现于一件件文物,凝结成一段段故事。一眼千年里,历史在永恒中闪回,文明在传承中焕新。

  文物承载历史,考古彰显盛世。游学营营员穿越博物馆的展厅,漫步考古遗址现场,在石器的创造里寻找烟火,在玉器的纹理间滋养文化,在陶瓷的釉色中邂逅彩虹,两岸同胞不仅是在观看文物惊叹神奇,更是在探寻流淌于血脉中的文明脉动。行走在辽阔大地,触摸华夏文明的根脉,感知历史文化的根基,拥有自信前行的底气。

  历史经纬岂容随意涂抹。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罔顾历史,歪曲事实,妄图利用“台独”教材割断两岸历史文化联结,蒙蔽台湾民众,荼毒台湾青年。如此数典忘祖的倒行逆施,必将遭到两岸同胞的坚决反对和唾弃。

  谁说文物不能言,就在心潮澎湃间。红山玉龙,灵动的头部微微上扬,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神秘;辽三彩鸳鸯壶,造型融合中原三彩工艺与契丹游牧审美,反映了各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特征;契丹大字银币,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沧桑,见证了民族融合的变迁与辉煌。在敖汉小米博物馆,碳化粟作为镇馆之宝,静静地诉说着沧海桑田。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明,让小米的传奇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

  此次游学之旅,是对文明根脉的珍视,对文明薪火的敬仰。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阐释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展现中国道路的似锦前程和文化底蕴。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这就是中华文化,她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基因里,都烙印上密码印记。两岸同胞共同传承中华文化,着力增进文化认同,感知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共绘祖国统一的绚丽画卷。(文/钟广胜)

  

  

  

[责任编辑:房琳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