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弓射箭 中华台北射箭队期待夺牌
中华台北射箭队被视为2008北京奥运最有望夺得“七金”目标的竞赛项目之一。“箭儿”王正邦、陈诗园、郭振维三人齐力在2008世界射箭大奖赛连闯四关,以218比216的佳绩击败强境的意大利,风光夺下男子团体金牌,成为中华台北队男子射箭最强劲的参赛组合!
袁叔琪
南韩女子射箭,自1978年第八届亚运会设立射箭项目开始,仅在1982年错失一面女子个人金牌,其余各届皆是大满贯的清扫所有金牌。而2002年的釜山亚运,阻挠主办国南韩狂扫射箭四金美梦的女子选手,正是跌破所有人眼镜的17岁年轻选手—袁叔琪。而2004的雅典奥运铜牌的肯定,更是袁叔琪迈向射箭生涯的最佳代表作!
被戏称为“咸酥鸡”的袁叔琪,面对每天一早五点起床,直练到晚上九点才歇息的日操课表,神经大条的她,总是显得一派轻松、乐观的不以为苦;看在外人眼里,可能以为她练习不积极认真,但对于教练王裕斌来说,每个人练习的方式不同,应该让选手各别发挥;也因为袁叔琪神经大条、乐观的个性使然,让她具备一位成功射箭手的优势,总是能在大型赛事上靠着足够的抗压力,激发实力,脱颖而出,夺得好成绩!
而这次的北京奥运,袁叔琪是否也能以最好的状态击倒压力和紧张,再次尝尽奥运夺牌的甜美果实呢?大家拭目以待!
射箭巅峰战士陈诗园。
陈诗园曾在多哈亚运射箭国手决选赛上,射出18支箭174分的成绩,改写自己在雅典奥运所创下的173分全国纪录。陈诗园表示:“这是不小心的表现,只希望能发挥昔日的水平,更上一层楼。”这就是一路以来,对自己要求特别高,总是努力练习型的选手—陈诗园。
1998年世界青年锦标赛在瑞典举行,陈诗园射进个人八强战。因为场中只剩两个靶,观众位于两侧,大声鼓噪地在旁观战。当时17岁的他,从没遇过这样的大场面,拉第一箭时,眼前一片空白,没有弓、没有瞄准器、更没有靶纸,完全凭着直觉放件的他,意外的射出六分。这是他运动生涯的第一场国际赛,经过这场震撼教育后,向来是紧张大师的他,被激发出潜能,战胜紧张,现已能杀气腾腾、毫不留情的痛宰对手,站上挑战奥运的高峰。
从体育学院毕业后,陈诗园留校担任行政要职且兼任射箭队教练。他选择了以回馈母校的方式,一面工作、一面将其习得的丰富经验与技巧传承下去。平时工作繁忙的他,仅能利用指导学弟妹训练之余,在假日或夜晚进行自我训练。
要成为一位半职业的运动选手,遇到的险阻比全职投入竞赛之中的选手来说,都多了许多。陈诗园的努力就如同他的名字般,给人平和、稳定的形象,在这条困难险阻的运动道路上。他的成就、他的勤奋,可以在他的座右铭:“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中,得到最好的展现!
吴蕙如
吴蕙如成为奥运选手,拿下了全台女子射箭奥运最佳的成绩。在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射箭运动里,选手除了得在人声鼎沸的比赛场中判读风势,还必须克服排山倒海的临场压力,如何稳定地拉弓、精准地放箭,成为决胜负的关键,吴蕙如沉稳、冷静的的性格和态度,让她在射箭的世界里,可以更精准的“达成”目标。
雅典奥运,射箭为台湾抱回了前两面奖牌,男团摘银、女团获铜,六名箭客风光凯旋,成为家喻户晓的运动明星,但随之而来是更大的期待和压力,今年八月北京奥运,吴蕙如可能又要肩负更重的任务,要达成更高远的目标。
吴蕙如连续两届都入选中华台北队奥运射箭名单,肩上的压力不言可喻,尤其上届只拿下铜牌,这次势必有更上层楼的期许,不过丰富的大赛经验,是吴蕙如赛场上竞技得分的优势,且看吴蕙如为台湾夺牌凯旋荣归。
两年前多哈亚运郭振维一路过关斩将,8强战对马来西亚陈秋山时,创下比赛最高的114分,顺利闯进准决赛,对上南韩奥运金牌林东贤。
射箭少年英雄王正邦。
王正邦四年前在雅典奥运夺银时,年仅十七岁。留在花莲念教育大学的王正邦,资历丰富。他身高178公分、臂长达185公分,体型厚实,拥有得天独厚的射箭资质。雅典奥运时,他是全队最年幼的选手,但“神经大条”的个性,有不怯场的优点,团体赛时,教练安排他担任时间压力最大的“第三棒”。今年北京奥运,就看他和郭振维、林彦廷所组成的台湾三箭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