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残奥会设施细心周到 被运动员夸“条件一流”

2008-07-02 13:27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李丹
    昨天(1日)下午2时,一辆无障碍公交大巴驶入北航体育馆,十多位残疾人在没有他人的帮助下依次下车,顺利进入了场馆。两名乘坐轮椅的贵宾乘坐升降梯进入地下一层的贵宾休息室,10位肢体残疾的观众乘坐电梯来到看台观看比赛,还有两位乘坐轮椅的媒体记者通过坡道直接进入了赛场内的记者席。这里正在举行的并不是残奥会,而是残奥会综合模拟演练的一幕情景。根据北京奥组委的部署,近两个月来承担残奥会办赛任务的场馆团队组织了一系列的残奥项目测试演练。6月29日、30日两天还组织了有9个场馆团队参加的统一的场馆残奥会实战模拟演练,并对北航体育馆进行了现场观摩。

  在休息区为残疾人运动员准备了床

  北航体育馆在残奥会中举办举重项目的比赛。昨天,中国残奥代表团国家举重队的8名队员专程从天津赶到北京参加综合演练。运动员们按照场馆流线,先后进入服装护具检查区、称重室、休息区、运动员更衣室、热身区,最后进入比赛场地,模拟进行了3轮试举。“比赛”后,还举行了颁奖仪式和新闻发布会。

  为了保证演练的逼真,运动员通过混合区接受采访这样的环节都不落下。接受采访时,运动员王键说:“我参加过4届残奥会和其他国际比赛,无论和哪里相比,北京残奥会的场馆条件都是一流的。”

  由于运动员从称重到比赛还有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北航体育馆特别为残疾人运动员在休息区准备了床。演练时,下肢残疾人运动员张海东“试躺”一下,他觉得很舒服。1996年他参加亚特兰大残奥会时,因为没有地方休息,就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把包枕在头下,直接躺在了地上。他说:“雅典奥运会休息区是一张张光板按摩床,而北京残奥会的床就整洁舒适多了。这确实是为残疾人运动员着想。”

  为了满足残奥会无障碍要求,北航体育馆在场馆内改造了18个无障碍卫生间,搭建了15个坡道,场馆外修建了10条坡道。无障碍设施的完善会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走出家门,到比赛现场为运动员加油。

  残疾人运动员从外地赴京参加演练

  据介绍,在各个场馆团队中,共有16个竞赛场馆团队、7个训练场馆团队和10个非竞赛场馆团队承担残奥会办赛任务。其中大多数已经进行了测试演练任务。6月29日、30日两天的综合模拟演练中,中残联紧急调集残疾人运动队参加,其中坐式排球、举重、轮椅网球等运动队都是从外地赶到北京。市残联除了安排6个项目运动员参加演练外,还组织了大量各种残疾类别的人员作为不同客户群参与测试。市公交公司组织了一批运送残疾人的公交车,并安排了工作人员全场跟踪服务。

  演练准备实施中,充分考虑了实际赛时各类残疾人情况,对于肢残、视力残疾、听力残疾等不同残疾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场馆团队按照赛时运动员、贵宾、媒体和观众几类人群流线,认真模拟,有条件的还安排了实际比赛。国家游泳中心为模拟赛时真实情况,共进行了肢体残疾和视力残疾7个级别的比赛。

  演练重点测试了无障碍实施、对残疾客户群的特殊服务,以及颁奖仪式、新闻发布会等运行重点环节。许多场馆还特别在演练中设计了突发事件场景,测试团队在紧急状态下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如停电时的疏散方案和实施情况、客户意外受伤时的处置等。演练为下一步优化和完善残奥会各项服务计划,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落实奠定了基础。(记者 罗乔欣)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