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东道主——感受青岛人奥帆情结
在青岛奥帆中心门口不远处的67号志愿者服务站,纪嫣芬每天都在这里值班。“您好,欢迎来到青岛。”、“不客气,请慢走!”52岁的她每次接待问路的人都是这样的开篇和结尾。在青岛市区内,每隔一段路就有一处这样的服务站,像纪嫣芬一样身着祥云服的奥帆赛志愿者们每天都在这些服务站内为路人提供服务,日日如此,风雨无阻。
“在青岛生活了这么多年,路很熟,就报名做了城市运行志愿者,丈夫和儿子都很支持我。”8月初骄阳下的服务站里高温难耐,纪嫣芬3日喝着矿泉水,汗流浃背。
截至8月2日,青岛奥运分村总计报到运动队49支,运动员206人,他 们对赛场水质和各种服务表示满意。本届奥帆赛比赛将于8月9日至23日举行。图为8月2日参加奥帆赛的运动员下海训练。 记者 宋学春摄(来源:人民日报)
奥帆赛即将在青岛扬帆起航,走在这个中国帆船运动发源之地,遍布城市各角落的奥运装饰映衬下,这个拥有700多万人口的城市,正怀揣帆船情结,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向世人展示:青岛人人都在争做奥帆赛的东道主,参与奥运、奉献奥运人人有份。
虽然帆船运动还不能全面走入寻常百姓家,但早与帆船结下不解之缘的青岛人对在自家门口举办的奥帆赛的关爱之情早已空前高涨。六七月间,青岛近海遭遇浒苔灾害,难以数计的青岛人自发地加入清理队伍,成为这场抗击浒苔战役胜利的重要保障。
如今,青岛近海已不见浒苔踪影,大量游客带着家人再次嬉戏在海滩上、海水中。上个月曾坚持每天到青岛第三海水浴场清理浒苔的市 民张全通老人说:“保证青岛奥帆赛一个干净的比赛场地是每个青岛人应主动承担的责任。”
奥帆赛是全人类的,奉献奥运更不分职业、国籍和民族。如今,不少在青岛的外国友人也加入奥帆赛“东道主”队伍。随父亲来青岛生 活了10年的韩国姑娘卢志垠目前正在青岛市立医院国际门诊做外国患者导诊或翻译工作,成为一名奥帆赛“编外”志愿者。
“我正在青岛当地开办的一所韩国人学校上高二,虽然没有成为奥帆赛志愿者,但我一有空就来这家奥帆赛定点医院做普通志愿者,用这种方式参与奥运,我的很多青岛的同学也在这里,”穿着印有红十字的马甲,她用相当流利的汉语说。
国际门诊主任马海燕说,每天都有不少国外志愿者到这里帮忙,特别是周末更多,以前多是韩国和日本在青岛的人员,现在又增加了美国等一些欧美国家的学生或来青岛的游客,目前门诊已经接诊过90多个国家的患者。
奥帆赛开赛在即,如果说青岛人正在通过个人的努力向世界展现一个城市的热情和关爱,那这个城市的一些人文措施的出台更体现着青岛人打造城市软环境的积极努力。
从8月1日开始,青岛各公共场合开始全面禁烟,大量烟民已经主动停止吸烟,为奥帆赛保障良好的比赛环境。出租车司机王克林说:“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在车上吸烟,奥运期间外国朋友将从我们身上看这个城市,我们不能抹黑。”
奥运需要大众广泛参与,奥帆赛筹备过程中大量的青岛人还通过学英语、学奥运礼仪展现这个城市好客与文明的一面。“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外国朋友感受到青岛海一般的胸怀和火一样的热情,”一位市民说。
纪嫣芬说,我是志愿者更是青岛的普通人,我做不了什么大事,只求能为奥帆赛尽一份力,到时奥帆赛成功举办后,想想其中也凝聚着我的一份辛劳,这已是我一生的荣幸。
“人文奥运的理念正在慢慢演变成青岛城市文化的活跃基因,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奥运、热爱奥运,践行“诚信、和谐、博大、卓越”的城市精神,将能提升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青岛市社科院研究员马庚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