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浮南堡到佛潭

2018年04月20日 13:39:00来源:中国台湾网

  年幼时记忆中的清明扫墓是家族大事,在外地的伯父、叔父堂兄弟们都要赶回来,中午吃过润饼,大家携带锄头、镰刀、金纸、香烛和祭品,浩浩荡荡出发前往村郊的墓仔埔,大家奋力把一年来杂草棘木覆盖的墓头清理干净,露出墓碑上“漳浦”两个大字,和亡者的名讳。我总好奇的四处张望,附近墓碑上还有写着漳州、同安等字,父亲说:那是祖先在唐山的祖籍。而村中同姓人家各自形成聚落,祖籍大都来自漳州、漳浦等地。

  有一天,无意间在父亲事务桌的大抽屉中发现一本年代久远的家谱,从不同的字迹分析应经过几代人的手笔,从正德年间的先祖记载到祖父这一代。崇祯末年由漳州府漳浦县浮南堡二十三都董国社渡台,始在大穆降,再徙大排竹庄。这是我第一次清楚看到宗祠中神龛里写着杨氏历代祖先的真正名讳,他们的生命史真实的存在过。

  2006年暑假我因到厦门大学做研究之便,兴起探访祖谱上那个原乡的念头,抄了地名,心想漳浦离厦门不远,利用一两日的空档前往应是可行的。当我询问几位住在漳浦的朋友“浮南堡”在哪里?他们都没有听过这个地名,查了漳浦的地图也没看找不到,这可能是古地名,到图书馆查旧方志,也无所获。刚好新认识的福建师大毕业生小柯热情邀我假日同回漳浦,询问当地的耆老,或许可以找到蛛丝马迹;即使没找到浮南堡,也可顺便看看漳浦,毕竟祖先渡台已是三百多年前的事,加上1949年后两岸隔绝将近四十年,宗亲中也没听说谁回去寻根过。

  和小柯搭上往漳浦的巴士,出了城镇沿途所见大多是石山,少见到大片的绿野平畴。遥想当年先祖要在这片临海的石山间讨生活是多么不易,当冒着九死一生渡过黑水沟,初见广袤的嘉南平原是如何欣喜欢腾!小柯家在漳州市区卖水果,街坊邻居都来看我这个独自从台湾来做研究顺便寻根的人,异口同声的说:“你不像台湾来的!”因为他们见到台湾来的人大都穿金戴银衣着华丽,看来我刻意朴素,入境随俗是成功的,虽然脚上那双气垫鞋还是泄了底,引起他们的兴趣。

  隔日走入百年来湮没在寻常百姓家的赵宋皇族后裔赵若和的赵家堡,只有易服换姓才能避人耳目,在元人的铁蹄杀伐中残存。虽然放下皇族的矜贵华丽,隐身村野,但是赵家堡中还是处处可见伏笔,“完璧楼”有归赵的渴望,后院池塘的亭桥有汴京的缅怀追忆。穿梭在一落落井然有序,低调中仍见其大格局的房舍,听着宗祠中老者谈着旧皇孙的故事,猛然想起故乡村中六顺宫奉祀杨府元帅杨六郎,杨家将与赵宋朝廷关系密切,或许赵老先生知道浮南堡在哪里,结果还是令人失望,不过他指引一条迷津,佛潭有许多杨姓人家,或许可以到那里打听消息。小柯请司机带我们前往佛潭,二十分钟不到的车程,经过佛潭桥,先锋山顶的佛头映入眼帘,随意问个路人就将我们指引到杨氏祖庙。祖庙的宗亲找来编撰《漳浦佛潭杨氏渊源考》一书的杨振芳先生,马上解答我遍寻不着浮南堡的疑惑,浮南就是佛潭的旧地名,入村所见的佛潭桥旧名浮南桥,音近之变。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就在我即将放弃时,轻易的得来。热心的振芳先生赠我祖谱,并说明佛潭杨氏宗族的来龙去脉:国舅杨亮节是皇太后杨淑妃之弟,在元兵的追杀之下护送淑妃和幼主南奔,因其三子杨世隆染病寄养在佛潭村农家,没有随亮节公渡海避居金门。世隆公就是杨氏佛潭的开基祖,因此我的家谱除了上溯到佛潭杨氏,还可以上推到开封天波杨府,原来我们是杨家将的后代。这个新发现让我兴奋不已,当晚返回住处迫不及待的拨电话向父亲报告,也在返台后将《漳浦佛潭杨氏渊源考》带回乡里,开启后来亲族返祖庙寻根之旅。

  作者:杨淑娟

[责任编辑:赵苗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5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