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兴旺在湖南
《台商在湘20年》作品选登
“旺旺”兴旺在湖南
——旺旺集团湖南发展壮大纪实
被誉为“世界米龙”的台湾旺旺集团,1992年与湖南省华湘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合作,创办了高新技术企业湖南旺旺食品有限公司,这是旺旺集团在祖国大陆设立的第一家合作工厂,也是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首家以大米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的食品工业企业。
旺旺集团湖南总厂坐落在赋有“希望之城”美誉的长沙市望城县,自1992年落户湖南后,经过17年的发展,旺旺集团在湖南投资总额从1992年的600万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1.2亿美元;占地面积达360亩,目前员工总人数约2000余人,在湖南,从一家公司发展到6家公司。企业由建厂初期的单一米果系列发展成为现在的集米果、豆果、休闲食品、饮料共计20余种产品以及包装于一体的多功能企业,产品遍及全国并远销东南亚,深受消费者好评,旺旺品牌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国际知名品牌。
投资湖南成功后,旺旺集团开始布局全国市场,足迹遍布南京、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多达27个省市。湖南旺旺总厂也获得了“全国高新科技百强企业之一”、“中国500家最大外商企业之一”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卫生部颁发的“执行食品卫生法先进企业”称号,在湖南也获得“市场公认名牌产品”、“优秀企业会员”、“全省优秀企业”、“利税大户”等称号。2009年10月,中国旺旺荣获亚洲福布斯杂志遴选为亚洲最佳50间大型企业之一。截至2009年12月,旺旺湖南总厂历年累计产值达116亿元人民币,累计向地方政府纳税近10亿元人民币。
长沙旺旺食品有限公司奠基典礼。
旺旺第一家工厂就在湖南
时光回溯到1989年,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探亲以后,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台商,飞越台湾海峡,到祖国大陆投资办厂。1991年,在台湾从事米果事业成就颇丰的台商蔡衍明,带着以稻米制品为主的台湾旺旺集团,寻求进军大陆市场。
这一年,34岁的蔡衍明,怀着投资的热情走访了全国很多省市,其中不乏沿海发达地区,并初步选定了珠海经济特区作为第一个设厂的地点。但是后来的一次湖南之行,让他改变了决策,迈出了多年后他认为是旺旺集团发展历程上最成功的一步。
当时,蔡衍明通过朋友的介绍,抱着观光旅游的心情,到达了当时还少有台商的内陆城市长沙。湖南省政府给予了考察团热情接待,详细介绍了作为“鱼米之乡”的农业大省在食品生产投资方面的优势,真诚希望旺旺集团能来湖南投资兴业。从来没有想到过到内陆设厂的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先生,深切感受到了湖南省政府的热情、诚信和对外开放的迫切心情,加上产米大省湖南,在原料供应上有充足的保障,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旺旺集团决策层突破常规,大胆决定直接深入大陆内陆省份湖南。集团选址湘江之滨的望城县作为旺旺集团在大陆发展的本部,“望城,好旺”!集团对在湖南兴业充满了希望。回想当初落户望城的情形,旺旺集团的廖清圳仍然有些激动,“当初选择望城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望城与旺旺公司有同一个‘旺’字(谐音)。我们相信,望城一定会给公司带来好运气。”廖清圳说,“望城县党委、政府的诚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更加坚定了旺旺落户望城的决心。我们不到沿海地区办厂,却选择这块鱼米之乡,是因为这里的各级政府对我们企业非常重视,给予了我们宽松环境。建厂所占用的土地是当地政府优惠拨给的,那条直通厂区的宽敞公路也是当地政府专门为旺旺修建的。当地民众也相当支持我们企业的工作。企业成为当地‘重点保护单位’。所有的一切,都让我们深深感到,在内陆省办厂不比沿海差。”
第一年就营收2.5亿元
企业的优胜在于产品的优胜。旺旺集团自1982年开发大米深加工产品市场获重大突破以来,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米制食品品种已达50多种,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旺旺”食品能否在大陆旺起来?初时还是个未知数。为了尽早在大陆打响“旺旺”名号,原公司总经理廖清圳先生采取了“未投产,先营销”的经营战略。在投产前半年,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人民币在大陆进行广告宣传活动,以大手笔的广告投入增加宣传力度,并在生产线正式运作前三个月,特地从台湾运进了三十多个集装箱的旺旺食品。没想到,这些食品在成都的全国食品的订货会上受到冷遇。公司沉着应战,根据市场经济特点,及时改变营销模式,拓展新的营销渠道。他们把这些食品分送到长沙市及附近各地的中小学校,旺旺食品鲜美的味道、漂亮的包装立即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和家长们的青睐,“旺旺”名号不胫而走,以至造成了轰动效应。短短一年,“你旺我旺大家旺!”的广告词很快人尽皆知,可爱的旺仔贴画更是随处可见,旺旺系列产品在三湘大地妇孺皆知,由于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投产当年,便创下了产值2.5亿元人民币的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