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两岸媒体钦州行:探寻向海图强密码

2025-11-17 10:36: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中国台湾网11月17日讯 智能仿生机器鱼在试验池中游弋,千年坭兴陶在匠人手中熠熠生辉……在这座充满生机的滨海城市上,广西钦州正以科技与文化的双重奏,吸引着两岸媒体的目光。
  11月12日至13日,以“共享AI时代新机遇 推进桂台合作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举办期间,6家两岸媒体一行10人共同走进钦州,探寻这座“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城市的独特魅力,全方位记录钦州的发展成就。
  钦台智造的“钦州速度”
  在台企广西钦安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记者们看到机械臂精准挥舞,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工人们正加紧完成一批出口订单。企业负责人汪平波表示:“大陆市场很广阔,政策支持力度大,让我们对在这里发展充满信心,决定扎根钦州,目前公司在一年多的运营后,就决定从租赁厂房变为自建厂房,还将加大投入智能化生产,进一步扩大产能。”
台湾女士一次性提起两个新材料制成的液化气罐。(中国台湾网发)
  在厂房新区内,面前摆放着的各类液化气罐吸引了记者的眼球。据介绍,这种气罐和传统的钢质气罐不同,是利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造的,非常轻便,几十升容积的罐体只有几斤重,目前拥有这种新建复合新材料压力容器生产许可的全球只有五家,钦安科技是其中一家。
  台湾民众电子报记者黄蕙兰面对镜头说:“看我可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地一次性提起了两个液化气罐,平时是不敢想象的。”作为一家扎根钦州的台资企业,钦安科技很好地利用钦州的区位优势和港口资源等,让产品辐射中国西南地区及东南亚和欧美等市场。
  黄蕙兰表示,钦安科技在短时间内从租赁厂房到买地自建厂房,再自主研发创造那么多奇迹,这么快速的发展成效令人印象深刻,这让他们看到了大陆市场蕴含的无限商机。
  水下智能的“海洋蓝图”
  作为广西唯一一个海洋智慧装备创新生产基地,广西沧龙科技有限公司虽“年纪轻轻”,却已突破复杂环境感知、高精度控制、智能仿生推进等关键技术。
台湾记者尝试操控水下机器人。(中国台湾网发)
  在沧龙科技的海洋智慧装备基地内,“听涛”仿生水下机器人在模拟池中游弋,高清摄像头传回360度海底影像,这一幕让两岸记者惊叹。在工作人员指引下,记者们纷纷尝试操控水下机器人,控制台摇杆微动间,可以通过屏幕上观测水中的“深海特工”——水下机器人灵活避开障碍物,切身感受“广西智造”的底气。
  目前,沧龙科技成功研发出多款可量产的水下机器人、无人艇和仿生机器鱼,可实现海洋勘探、应急救援等功能。
  窑火千年的“两岸和鸣”
  千年窑火不熄,匠心传承不断。钦州坭兴陶正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连接两岸同胞的文化桥梁。在广西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工坊里,非遗传承人们演示的“四六瓦”配比工艺和精湛雕刻技艺的场景吸引了两岸媒体人的目光。大家被各种特色的坭兴陶作品所吸引,不禁感叹制作坭兴陶的精湛技术和千年窑变的魅力。
两岸媒体体验制作坭兴陶。(中国台湾网发)
  在体验区,记者在师傅指导下体验坭兴陶拉坯制作过程,尝试转动轮盘,虽几经失败,最终成型的粗坯,却让记者感慨手中捧着亲自体验制作的坭兴陶坯,虽不完美,却承载着千年技艺的温度。
  “这是我第一次亲手制作坭兴陶,感受到的不仅是技艺的精湛,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台湾创新闻记者黄采莲感叹道。
  智慧农业的“数字密码”
  一片陈皮的智能之旅,正是广西钦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生动缩影。
浦北陈皮智能公共仓中的智能机器人在作业中。(钦州市台办供图)
  在广西钦州市浦北陈皮产业园的智能公共仓内,两台智能机器人正沿着预设路线穿梭,精准地将一筐筐新入库的柑皮运送到指定仓位。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储户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实时查看自家陈皮的存储画面和仓内环境数据。这一智能仓储场景,令前来参访的两岸媒体记者们惊叹不已。
浦北陈皮智能公共仓负责人宁诗文为媒体介绍陈皮的选品。(中国台湾网发)
  浦北陈皮智能公共仓负责人宁诗文介绍:“智能机器人相比传统人工操作,效率提升超3倍,既降低人力成本,又避免人为因素对陈皮储存环境的干扰。”
  台湾华夏新闻报社副社长王桂娇称赞,“AI全智能化管理陈皮技术让人惊叹,这颠覆了传统农业管理理念,科技让传统农产品更有附加值。”
  从台企车间的机器轰鸣到陶艺工坊的窑火摇曳,从水下机器人的科技锋芒到陈皮仓储的数字赋能,钦州的山海之间,涌动着两岸融合发展的蓬勃生机。正如台湾记者们参观钦州后纷纷感叹:“钦州不仅有合作的机遇,更有文化的共鸣。”(中国台湾网、广西钦州市台办联合报道)
[责任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