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三十二年矢志不渝守初心 三代人扎根中原谱新篇
2025-11-06 21:22: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中国台湾网11月6日讯 龙湖之畔,书香浸润;嵩山之侧,桃李芬芳。当2025年的晨光洒满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林荫道,这所由豫籍台湾教育家王广亚博士创办的学府,已然走过了三十二载春秋。从1993年破土奠基到如今跻身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重点培育单位(A+),从单一经贸专业到涵盖八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高校,升达的发展史册上,清晰镌刻着王广亚、王淑芳、王新奇三代教育人 “教育报国、回馈桑梓” 的初心传承,更书写着新时代民办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生动答卷。

郑州升达大学。(中国台湾网发)
初心接力:三代人的中原教育情怀
1993年,年过七旬的王广亚博士怀揣着对故土的眷恋,毅然回到河南老家,斥资创办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这位在海峡两岸创办十余所学校的教育家,将“勤俭朴实、自力更生”的校训刻在基石上,自己却奔波多地筹建学校,一张老旧书桌既是办公桌也是床铺,把毕生积蓄悉数投入教育事业。“效仿孔子兴办教育,让家乡子弟享受到优质教育”,这份质朴的初心,成为升达发展的精神原点。
建校之初,王广亚的女儿王淑芳身体力行,在她的推动下,“每日升旗”成为升达学子的必修课,爱国主义教育从仪式走向日常,为学校后来的养成教育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0年,王广亚的外孙王新奇做出了同样坚定的选择——放弃香港的高薪工作,回到升达投身教育管理。“外公的书桌还在,家乡的教育需求还在,这份责任不能丢。”如今已是学校董事长的王新奇,用行动延续着三代人的教育承诺。
从王广亚博士提出“三三三”制办学要点,到王淑芳女士深化礼仪教育,再到王新奇博士构建“一核三化,五维协同”育人体系,升达的教育初心在三代人手中不断传承升华。2025年,王新奇荣获河南省“百姓学习之星”称号,成为新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教育工作者,这份荣誉正是对他“以学育才、知行合一”办学理念的最佳印证。

郑州升达大学。(中国台湾网发)
育人革新:王新奇引领的养成教育蝶变
民办高校既要教好学,更要育好人。这是升达始终秉持的教育信念。面对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的“品德教育虚化”“劳动教育弱化”等痛点,学校在继承创办人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养成教育体系,推动“升达现象”向“育人范式”跨越。
学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日常教育深度融合,形成了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核心,“标准化、品牌化、常态化”为路径,涵盖国旗教育、劳动教育、感恩教育、礼仪教育、好学教育的“五维协同”模式。制定《学生操行考核管理办法》,将升旗出勤、宿舍整洁、劳动表现等18项指标纳入考核,直接与奖学金、就业推荐挂钩。数据显示,实施标准化管理后,学生宿舍整洁达标率,课堂出勤率稳步提高,曾经的“小事”变成了育人的“大事”。
劳动教育是学校着力打造的育人品牌。年均投入330万元,划分143个劳动责任区,要求大一学生每日参与半小时劳动。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日记”字里行间记录着从“怕劳动”到“爱劳动”的转变。在感恩教育中,学校设立“感恩树”种植活动,组织校友帮扶基金,让“感恩于心、报恩于行”成为升达学子的共同特质。而在国旗教育中,由学生组成的国旗班每日清晨准时升旗,三十余年从未间断,爱国情怀在晨光中代代相传。

郑州升达大学。(中国台湾网发)
内涵跃升:近年发展的硬核成绩单
办教育既要守初心,更要谋发展。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内涵发展”战略,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研创新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学科专业建设多点突破。如今已构建起51个本科专业、9个省级重点学科的学科体系,涵盖经、法、教、文、理、工、管、艺八大门类,紧扣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建造等新兴专业,其中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3门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23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课程。招生数据显示,2025年学校历史类和物理类的录取分数在省内22所民办本科高校中均排名第二,成为考生报考的热门选择。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构建“高标准引进、全方位培养、多维度激励”的师资建设体系,让“教学需要万金不惜”的承诺落地生根。目前教职工达23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近40%,硕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88%,拥有省市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百余人。为激发教师活力,设立“淑芳师德奖”,建立校、院、教研室三级质量监控体系,组建学生质监联盟,形成了全员参与的质量保障闭环。
产教融合与科研创新齐头并进。学校打造了智能会计、腾讯云数智、京东云乡村振兴电商、工业元宇宙等5个行业产业学院,引入120多家企业进校园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在产业学院中参与真实项目研发,实现“学习与岗位无缝对接”。科研领域同样成果丰硕,近三年获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200余项,承担省厅级以上研究项目千余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超千万元,发表学术论文三千余篇,先后获评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先进单位和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为发展注入动力。现有龙湖、登封两个校区,占地2203亩,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320万余册,建成高集成度智慧校园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科研环境。

郑州升达大学。(中国台湾网发)
开放担当:豫台交流与社会服务的升达作为
教育既要扎根中原,也要放眼世界。学校全力打造“豫台交流的典范”,同时以实际行动践行高校社会服务使命。
在两岸交流领域,已与台湾苗栗育达商业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自2011年起持续组织学生赴台插班学习,累计派出交流生千余人次。多次举办两岸国贸金融实践教学研讨会,组织“孔子行脚”“台湾大学生中原文化行”等活动,让两岸青年在文化交流中增进认同。创办人王广亚一生推动两岸教育融合,如今,升达的两岸交流模式已成为豫台文教合作的标杆案例。
国际化办学步伐不断加快。与美、英、德等60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培养、教师访学、学生研学等项目,还与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高校合作培养博士,让师生充分享受到国际化教育资源。

荣誉证书。(中国台湾网发)
服务地方发展彰显高校担当。继续教育学院打造“技能赋能,服务社会”项目,针对地方企业员工、乡村干部开展技能培训,该项目获评2025年河南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京东云乡村振兴电商产业学院培养的学生,深入河南乡村开展电商助农,帮助农户销售特色农产品超千万元。在疫情期间,升达师生组建志愿服务队,参与社区防控、物资配送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国爱校”的升达精神。
继往开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三十二载栉风沐雨,十五万学子茁壮成长。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升达学院已荣获河南省文明校园、优秀民办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多项荣誉,2025年入选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重点培育单位(A+),标志着学校发展迈入新阶段。
未来五年,郑州升达大学要建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紧密、质量一流的应用型民办本科大学。学校将继续深化养成教育改革,推进学科专业升级,重点建设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交叉学科;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扩大产教融合广度深度,打造更多产业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学院;深化两岸教育交流,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从创办人王广亚的一张旧书桌,到如今矗立在中原大地上的现代化校园;从三代人的初心接力,到十五万学子的成长成才,升达学院的三十二年,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动缩影。“我们守的是教育报国的初心,谱的是立德树人的新篇。”
龙湖潮起,嵩山在望。升达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扎根中原沃土,传承教育初心,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续写三代人教育报国的崭新篇章。(中国台湾网、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联合报道)
[责任编辑:马琳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