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跨越海峡的文化交流:台湾青年缙云行 品味缙云烧饼 共赏婺剧雅韵

2025-07-16 20:46: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中国台湾网7月16日讯 近日,缙云旅台同乡会组织“寻根筑梦”暑期青年交流团跨越海峡走进缙云,在这片浸润着黄帝文化的土地上,通过触摸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体验传统技艺的温度、感受民俗文化的活力,开启了一场充满惊喜与共鸣的文化寻根之旅,让两岸青年的情谊在文化碰撞中愈发深厚。
  “太震撼了!废弃采石场居然能变成这样的艺术空间!” 在仙都岩宕,台青朋友们站在光影交错的岩壁下,忍不住发出惊叹。这座由废弃采石场改造而成的书房,保留着自然的粗犷肌理,又融入了人文设计的巧思,台青朋友们漫步其间,指尖轻触微凉的岩石,感受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力,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自然与人文的完美对话。
  随后,一行人来到鼎湖峰下。抬头仰望那直插云霄的石柱,听着当地向导讲述黄帝在此炼丹成仙的传说,台湾青年赖先生驻足良久:“课本里读过黄帝文化,今天站在这里,才真正感受到那种穿越千年的厚重。山是有故事的,风里都带着历史的味道。”
  在缙云烧饼总店,一场热闹的“烧饼制作活动”火热进行。台青朋友们系上围裙,在师傅的指导下,从揉面开始——面团在手中被反复揉捏,渐渐变得光滑有弹性;接着擀皮,要擀得薄厚均匀才能烤出酥脆的口感;包馅时,梅干菜与鲜肉的香气扑面而来,引得大家频频咽口水;最后贴进炭火炉壁,看着饼坯在高温下慢慢鼓起、变色,香气从炉口阵阵溢出。
  “出炉啦!”当第一炉烧饼带着焦香被夹出,台湾青年丁先生捧着自己亲手做的烧饼,咬下第一口,烫得直呼气却舍不得放下:“外皮脆、内馅香,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烧饼!今天做的缙云烧饼,特别有特色,我觉得自己做的更好吃。” 现场笑语不断,面团的温度、炭火的热度,都成了连接两岸味蕾的纽带。
台青在缙云烧饼总店。(中国台湾网发)
  下午,台青朋友们来到缙云县舒洪镇,身着婺剧传统服饰的小戏迷们早已等候,一句句清亮的唱腔、一个个利落的身段,把《九江口·救驾》选段演绎得活灵活现。台青朋友们被这独特的戏曲魅力吸引,纷纷换上绣着精致纹样的戏服,跟着小老师学起台步、手势。“抬手要像摘花,转身得有韵味。”台湾青年叶先生一边模仿,一边笑着说,“婺剧的每个动作都有讲究,就像在用肢体讲故事,太有意思了!这种传统艺术应该被更多年轻人看到。”
台青来到缙云县舒洪镇,身着婺剧传统服饰。(中国台湾网发)
  随后,交流团走进缙云爽面博物馆。看着师傅们将面团拉成细如发丝的面条,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再挂在竹竿上晾晒,台青朋友们忍不住凑近观察:“这面能拉这么长?要练多久才能有这手艺啊?”在了解到爽面从选料到晾晒需经十余道工序,全靠手工完成时,大家纷纷为这份坚守点赞。
台青走进缙云爽面博物馆。(中国台湾网发)
  此次缙云之行,让台青朋友们深切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乡土间的鲜活传承——从岩宕的创意改造到黄帝文化的历史厚重,从烧饼的烟火气到婺剧的艺术美,再到爽面的匠心坚守,每一处都彰显着文化的生命力。
  “这里的每一片土地、每一项技艺都在诉说着共同的根脉。”赖先生感慨道,“我们不仅体验了同根同源的文化,感受到了同宗同族的情感,更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丁先生则表示:“两岸青年都该多走一走,像这样亲手做、亲身看、用心感受,才能真正懂彼此的文化,让情谊更亲。”
  这场跨越海峡的文化交流,不仅是一次寻根之旅,更是两岸青年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相信这份在缙云结下的情谊,会如婺剧的唱腔般悠扬,如烧饼的香气般醇厚,在时光里愈发浓厚。(中国台湾网、丽水市台办联合报道)
[责任编辑:马琳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