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两岸媒体行走郑州都市圈 共话出彩中原

2024-04-25 10:25: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两岸媒体记者聆听中原医学科学城规划介绍(河南省台办供图)

  中国台湾网4月25日讯 近日,由河南省台办组织开展的“行走都市圈·聚焦出彩中原”2024两岸媒体联合采访活动成功举办。在一周时间里,来自台湾联合报、台新传媒、民众日报、台湾导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24家两岸媒体的30余名记者以宣传郑州都市圈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成果为主线,聚焦“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围绕科技创新、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历史文化等方面,对郑州、开封、新乡、许昌等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持续讲好河南故事和豫台融合发展故事。

  三足鼎立,蓄势未来,建设中原科技创新“新高地”

  河南构建形成以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为支柱平台的“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在中原科技城投资促进中心,两岸媒体人深入了解创新平台的规划建设、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各项产业布局,亲身感受着创新主导下的新质生产力如何在中原大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内容,其城市发展速度令两岸记者惊叹。

  在中原医学科学城,两岸媒体人看到一座“院城产”融合发展的医学科学创新高峰正在郑州航空港区迅速崛起,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崭新名片。

  中原农谷翠绿的农田如诗如画,瞬间拂去了记者旅途的疲惫。台湾自媒体人王裕庆感慨道,“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加持下,中原农谷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了全面革新与升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我看到了河南的科技自信、企业自信和文化自信。”

  联通内外,辐射东西,构建内陆物流枢纽“新通道”

  在郑州国际陆港,两岸记者们了解到郑州国际陆港的规划与建设于2022年正式全面启动。未来,郑州国际陆港将被打造成一个“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的内陆国际大港,不仅具备保障中欧班列“万列千万吨级”的开行能力,还将与高铁郑州航空港站、交通部国家公路信息中心形成航空港、高铁港、国际陆港、国家级公路港的“四港联动”一体发展态势。

  而在中欧班列集结调度指挥中心,大家乘坐着精致的中欧班列模拟列车,随着屏幕上鲜活生动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光而升降起伏,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独特风情。体验结束后,台湾媒体人赞不绝口:“这真是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旅行,仿佛跟着班列走遍了世界各地!”

  “以前来河南主要是为了了解关于中华民族起源的历史文化,现在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欣欣向荣的经济社会面貌和联通世界的便利。”台湾电报总社长江文宾激动地说,“河南尤其是郑州充分利用了航空、高铁、海铁联运等方式畅通世界,发挥了枢纽优势,让中原都市圈持续出新出彩。”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绘就乡村经济发展“新蓝图”

  口感清新怡人、微甜而不腻,兰考县何寨村的何寨梨膏吸引了众多两岸记者的目光。在品尝过这款梨膏水后,记者们纷纷赞不绝口:“喝下去感觉口感极佳,清爽宜人,十分解渴。而且它的原料非常健康,很符合现代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该村采用了创新“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成功打造了一个占地1500余亩的酥梨种植基地。依托这一优势产业,村里研发出了梨膏、梨酒、梨花蜜、梨花糕等一系列梨加工产品,深受市场青睐。此外,何寨村还举办了梨花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休闲,成功打造了一个备受欢迎的城郊周末休闲游目的地。

  不只是何寨村,在兰考县堌阳镇,两岸记者被这里不断传出的悠扬乐声所吸引。昔日用以防风固沙的泡桐树,随着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成为制作民族乐器的上乘之选。如今,以泡桐为原料的民族乐器加工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兰考县拥有各类民族乐器及配套企业21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家。这些企业年产销各种民族乐器高达70万台把,音板及配件600万套,年产值达30亿元。从业人员已逾1.8万余人,产品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3%,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立足优势,找准路子,打造县域特色经济“新名片”

  通许县为打造“中国酸辣粉之都”这一金字招牌,精心规划了占地2730亩的酸辣粉产业园,集标准化厂房、物流仓库、人才公寓、电商服务、研发质检、电力、蒸汽、污水集中处理等配套设施于一体,为酸辣粉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空间基础。台湾自媒体人王裕庆品尝后赞不绝口:“这里的产品,每种口味都非常美味,完全不逊色于我之前尝过的米粉,非常欢迎其他台湾同胞也来品尝!”有些台湾媒体人担心吃得太饱,却仍忍不住再品尝一碗酸辣粉,其美味可见一斑。

  在“中国医疗耗材之都”长垣,记者们走进长垣医学博物馆,仿佛进入了一个医学的时空隧道。数字示波器、自动苏醒器、无创血压计、血氧监视器等医学器械,以及《生物医学工程术语词典》、《核医学技师实用手册》等珍贵文献,用它们沉默的语言,向每一位参观者诉说着中国医学的辉煌历程。

  卫华集团董事长李国强在接受采访时说,卫华的卓越成就得益于三个50%的支撑:拥有全行业50%以上人才的研发技术团队,其中包括三位在站的院士和19批博士后工作站;拥有140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超过150项,占整个行业的50%以上;历年来参与制定的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占整个行业的50%以上。他进一步透露,公司每年将收入的4~6%投入到研发领域,这一坚持已持续数十年,使卫华在整个行业内赢得了首屈一指的科研成就。

  “这次参观让我更加认同祖国的发展和强盛。”台湾自媒体人王裕庆对卫华集团的成就表示高度赞扬。他表示,看到河南在产业发展上的认真态度和区块化的创新布局,让他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他相信,随着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人也将有机会参与到这一伟大进程中来。

  寻根中原,拜祖轩辕,领略中原历史文化“新气象”

  新郑是轩辕黄帝出生、建都、立业之地,今年的采访活动恰逢三月三拜祖大典活动,两岸记者同海内外5000名炎黄子孙共拜轩辕黄帝,祈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和顺致祥。

  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共拜始祖……大典现场庄严肃穆,九项仪程依次进行。在共拜始祖时,台湾新党新媒体部主任助理赖素祯放下了手中的拍摄设备,神情庄重地弯腰三鞠躬。她激动地说:“这趟旅程让我知道自己根在哪里,充满了归属感。两岸同胞是同根同祖同源的一家人。我要用镜头记录所见的各种场景,通过社交媒体立体式展现河南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面貌,让更多台湾年轻人了解大陆、了解河南。”

  大典结束后,台湾媒体人纷纷表示,“参加拜祖,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因为我们的根和祖在这里。”“从入场到拜祖,整个过程仪式感拉满,让人沉浸式感受到中华文化焕发的独特魅力。”

  两岸记者们还来到河南禹州,探寻钧瓷的前世今生;漫步神垕古镇老街,感受历史的厚重;走进河南华夏药材有限公司,感受其“道地药材,华夏药材”的品牌战略……

  整个采访活动结束之时,台湾国际新闻视角报社社长陈习珍感叹道:“回到河南,就像回到了家,心情非常舒畅。通过此次活动,大家了解到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河南,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维,也更加坚定了两岸融合发展的信心。”(中国台湾网、河南省台办联合报道)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