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中药现在已经成为一些西方人治疗的另一种手段,比如咳嗽、关节炎、哮喘等西药无法根治的疾病或慢性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中药”
“在悉尼开设分店是同仁堂国际化进程中的一大步.”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梅群脸上带着笑,自豪地对《中国新时代》记者说。此时正是下午两点,阳光洒落在同仁堂总公司这个传统文化凝聚起来的四合院上,屋子里袅袅升腾着缕缕茶氲。
2005年11月18日,北京同仁堂悉尼分店正式开业。这是同仁堂在大洋洲设立的第一个分店。
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自创建至今已经有336年的历史;其产品更因“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享有盛名。
作为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精华的老字号,其在国内的地位自然是举足轻重,而同仁堂并未就此止步,面对世界中医药市场的风云跌宕,同仁堂一头扎进了国际市场。
开辟国际市场的同仁堂,前路并非一帆风顺。
开分店要带上老中医
同仁堂的第一个脚印,留在了香港。
1993年,在获得自由进出口权的有利条件下,同仁堂以参股的形式在香港建立了第一家合资公司。随后,同仁堂每年都以平稳的速度向海外发展。如今,同仁堂已在全球的13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 20 家分店。
“这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要我们的探索和创新。”梅群感慨良多。“世界中药市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我们进入每一个国家首先都要研究并通过当地的标准。”
同仁堂的触觉延伸到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就意味着有40多个标准;而同时为了与国际接轨,同仁堂自身的生产水平还需要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大量的工作和投入。近5年来,同仁堂先后投资6个多亿,用于此项生产制作标准的改善和提高。而欧盟将在2010年左右对中医药立法,这对中药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现在已经在做积极的准备。”
海外经营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为了在人员上配合战略需要,同仁堂要在国内外全方位地选拔和培训营销队伍。队伍的人员构成,一般来说要包括中方经理、老中医、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一线的销售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等。
“对外派人员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梅群介绍说:“他们要熟悉药店的经营管理、懂法律,要熟悉中药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外语基础,同时要了解当地的文化,”正因此,中药在海外的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
“在探索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文化认同。”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了西方人对中华老字号产生一种陌生甚至怀疑、不信任的态度。虽然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的产品不断涌入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但西方人多年来依靠西药的习惯也不可能马上改变。“因此,我们还是需要采取本土化战略。”
“关键在于选准符合对象国市场需求的产品。”根据国外的技术标准对产品的成分、包装等做出调整。值得考虑的甚至还有建筑风格,要融合两种文化的特点。而在一些与消费者打交道的基层岗位上,也聘请一些当地人。
“近几年的发展证明了我们的战略是正确的。”梅群说:“中药现在已经成为一些西方人治疗的另一种手段,它的特殊疗效和保健功能也逐渐被认可。比如咳嗽、关节炎、哮喘等西药无法根治的疾病或慢性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中药。”
海外遭遇“洋中药”
这次同仁堂在悉尼开设的分店,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原因在于它是第一家打入西方主流市场的药店。?
“同仁堂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首先把目标人群锁定在海外的华人圈。”梅群说。海外的华人社会与中国同宗同源,文化理念比较接近,中药比较容易被接受。之前在日本、韩国和英国开设分店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2001年我们到英国时,英国大使自豪的对我们说:正是由于同仁堂在当地的影响,当地通用的语言在英语、粤语之后又加了普通话。”
此次同仁堂悉尼分店的开业,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也得益于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同时,澳大利亚文化兼容性强,容易接受中医药。同仁堂的10条生产线已通过TGA(Therapeutic?Goods?Administration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认证,这次悉尼分店在试营业期,当地的顾客就占到了50%。可以说这是同仁堂老字号国际化的一个阶段性胜利。
当前,日本、韩国中医药市场上还不断涌现出“洋中药”,对中华老字号的中药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和冲击。中药,就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形成的,而洋中药只能算是一种草药的食品或保健品,不能算是中药。“竞争与机遇是并存的,而对我们来说,竞争不是目的,目的是在海外的市场中,与当地的形成互补互助的关系。”
按照梅群的设想,同仁堂要走一条“名医+名牌+名药”的品牌之路,坚持以品质占领市场,“我们在悉尼就与当地的康平西医诊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相信可以进行很好的学术交流,起到互相补充。”
从1993年实现出口创汇186万美元,到2004年的2000万美元;从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到足迹遍布40多个国家,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条国际化路线的正确性。对于今后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同仁堂更加有着明确的方向。在五年内海外建店达到100家,出口创汇争取达到6000万美元以上。出口产品在现有的100个品种增加到200个。
老字号所代表的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老字号在国际上的成败,也将体现出世界对中华文明的认可度。梅群强调说,“老字号进军国际市场同样有助于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
“下一家海外分店已经在操作中了”,梅群透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