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厦门保监局的消息,国泰人寿公司申请在厦门成立它的营销服务部,本月中旬已获厦门保监局批复,标志着国泰人寿数月来的厦门筹备工作画上句号,正式投入了运营。这是首家进入厦门的台资保险公司。
台湾国泰人寿是台湾规模最大的保险公司,2004年底获大陆方面批准,与上海的东方航空公司合资成立国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并于2005年1月在上海开业,成为首家进入大陆的台资保险公司,也是台湾金融机构在大陆设立的首个营业性机构。
国泰人寿公司在上海落点之后,迅速卡位大陆。2006年初赴江苏、浙江省铺设了分支机构,完成了在长三角的战略布局。今年9月20日又在福州成立了第三家分公司。
国泰人寿领导层称,福建分公司的设立是国泰人寿继“辐射长三角”之后、“巩固沿海区”的重要起点,分公司设在福州,接下来将在厦门、泉州、漳州和龙岩设立营销服务部。国泰人寿未来还将向山东、北京等地拓展。
台湾保险业大陆卡位战已打响,国泰人寿马不停蹄布局大陆的进程,正是台湾保险业加紧布局大陆的缩影。
今年11月14日,国台办发言人透露,大陆目前已批准设立2家台资寿险公司、1家台资产险公司以及14家台湾保险公司的17个代表处。
2家台资寿险公司指的是国泰人寿和新光人寿。新光人寿是目前台湾地区仅次于国泰人寿的第二大寿险公司,它与海南航空(9.54,0.25,2.69%,进入该吧)公司合资设立寿险公司的申请几个月前获大陆保监会批准,预计明年上半年投入运营。
此外,10月上旬大陆保监会批准国泰人寿和国泰世纪财险公司共同筹建一家产险公司,这是台湾保险公司首次进入大陆产险市场,也是两岸金融合作在保险领域里的又一新进展。
久困岛内的台湾保险业,在两岸金融交流仍然障碍重重的夹缝之中,终于走向了大陆保险业绿意盎然的肥美草原,成为台湾金融业“登陆”的先行军与幸运者。
岛内市场饱和:人均保单1.84张
台湾寿险公会理事长林文英对本报记者称,截至2007年上半年,台湾人投保率达到184%,就是说平均每人有1.84张保单。台湾保险业总资产达到8万亿元新台币,每年保费收入1万多亿元。
台名保险经纪人公司董事长陈亦纯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台湾保险市场趋近饱和,业者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必然要寻找新的生存空间。特别是保险中最重要的寿险,受到近年来台湾人口负增长的影响,以及诸多台商及白领出走成潮,2005年、2006年寿险市场不断萎缩。
据台湾人寿总经理洪鸿铭介绍,目前台湾寿险业总资产达到7.7万亿元新台币,占了保险总资产的绝大部分,也占到了台湾金融总资产的19%。在目前29家寿险公司中,有18家赚钱,11家亏钱。在赚钱的寿险公司中,利润增长点并非来自寿险业务,而主要源自投资理财。
除了保险总量难有新突破外,岛内保险业者还面临业界以外对保险市场的激烈争夺,这使得保险业者的竞争压力更加巨大。
多头竞争激烈:台保险公司空间受挤
台名保险经纪人公司董事长陈亦纯表示,台湾保险业走过30多年,现到了成熟阶段,销售百花齐开,从传统的保险公司业务员卖保单发展到多元化销售,电视台、电话局、银行、网络等通路都卖起了保险,甚至台湾的房地产、医院也转投资保险业。
陈亦纯担忧地说,各种通路当中,银行对保险业构成的压力最大。银行销售形象较好、客户多、资源多、通路广,并且知道客户的财务底细,善于利用现存的商品如存款放款,卖起保单来较方便;而保险公司业务员容易让人觉得不学无术,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做保险。所以陈亦纯强调,保险公司业务员要更加注重自我提升,更好发挥与客户深入沟通的优势,而不是只会卖“傻瓜保险”。
在多头竞争状态下,保险业者干脆把对手转化成代理商,把竞争关系转化成合作关系。台湾经纪人公会副理事长李传皓日前在厦门的华人保险大会上指出,中介公司是未来保险业的发展趋势,虽然目前中介公司做的保险业绩量不是很大,但利润率很高;而保险公司自己做的业绩很多,但成本高、利润很低。他认为基于成本考量,会有越来越多保险公司今后会委托中介公司 (台湾叫经代公司)来拓展业务。
李传皓说,经纪代理公司相比保险公司代理人的优势,在于其拥有不同保险公司的商品,可以跟不同保险公司合作,作为经代公司业务员,拥有比较多的商品资源,业务员可以获得较好发展。最近10年,台湾陆续出现了不少较大型的经代公司,反映出竞争激烈的岛内保险业生态。
13亿人的诱惑:下一个将是富邦产险?
相比彼岸,大陆保险业的竞争就“温和”多了。大陆人口总量大,经济成长快,财富累积多,而且老年化逐年明显;同时消费者投保率低,目前还不到百分之十,民众保险观念还没被充分开发。这些对于台湾保险业者而言,犹如四处找食的羊群遇见了水草丰美的绿洲,台业者于是纷纷前来大陆寻找新商机。
大陆对台湾来说是个市场,台湾对大陆来说是个人才输出地。台湾寿险公会理事长林文英称,大陆保险人才不足,三级城市保险公司的老总还缺3000多个,未来几年内,大陆保险精算师的缺口将达到四五千名。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说,台湾保险是大陆保险的老师,大陆相当多保险精英都曾师从台湾保险业者。
林文英认为,大陆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是很好的保险市场,根据大陆对外资保险设立分公司的 “532”规定,即外资保险公司要满足50亿美金资产、30年经验、设立大陆代表处2年的规定,台湾符合这个条件的保险公司不多,仅有国泰人寿、新光人寿与富邦产险等3家公司。
而目前国泰人寿、新光人寿已进军大陆,它们均与大陆的航空公司“联姻”。对此业者这样解释,飞机保险是强制性保险,加之投保率极高的旅客人身保险,为保险业务奠定了基础。
除了国泰、新光,下一个“登陆”者极可能就是台湾富邦产险了。10月24日,富邦金融控股公司总经理龚天行在厦门表示,希望未来能将富邦金控的总部设在厦门,与厦门进行全方位的金融合作。龚天行表示,富邦金控是一个布局完整的金融集团,可以和厦门进行银行、保险和证券等业务的全方位合作,并借此辐射厦门周边地区。
林文英还向记者透露,明年元月,富邦产险将向大陆保监会申请成立独资产险子公司,地点选择在苏州。
业者声音
台湾寿险公会理事长林文英:保险要从最根本的培训做起,一要专业,二要诚信。大陆很多保险公司老总说,拼业绩都来不及,哪有精力搞培训,因此造成大陆许多保险员不专业、不诚信。
大陆保险业的基础比较薄弱,不过发展速度很快。只要政府支持,同时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两岸保险业合作的发展前景还是看好的。
台湾金融服务业联合总会秘书长魏宝生:保险公司几乎是吸纳各种人才的地方,精算师、医师、建筑师、会计师、律师等,除了专业之外,保险公司还需要高度的道德伦理。最近台湾一些保险公司经营者发生内线交易,这对保险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讽刺。
台名保险经纪人股份公司董事长陈亦纯:福建可成为两岸保险业合作的示范窗口,闽台两地关系紧密,大多台湾人来自福建,福建具有乡情、语言、地理优势,两地观念也较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