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最新动态
两岸金融交流
分析评论
相关政策
字号:
银行上报信息未经审核 新版个人信用报告存缺陷

  时间:2012-11-13 14:28    来源:南京日报     
 
 

  银行审查不严格,上传信息不准确 社保、公积金等信息更新不及时

  央行新版个人信用报告最近面世,将不良信用记录存续时间从过去的“无期”缩短为5年,这一改进获得了不少赞许。然而,不少消费者反映,新版报告仍然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很多代码看不懂、个人信息不准确、审查不严格、社保公积金信息更新不及时、银行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等。

  代码太多又没有注释,让人看不懂

  记者近日打印一份新版信用报告,“信贷交易信息明细”中有不少“N”、“”、“/”等符号,由于不明白其意思,拿着新版信用报告向银行工作人员询问,却发现很多银行人士也给不出准确的回答。最后,记者找到广州某股份制银行负责个贷审批工作的张先生,才弄明白这些代码的含义。

  张先生说,新版信用报告里并没有关于这些代码的注释。目前个人信用报告主要是提供给银行的个贷审批人员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一般只有专业的工作人员能明白这些代码的含义。

  作为一份每个公民都有权利了解的个人报告,新版的报告是不是应该保留老版的注解,让普通读者也能一目了然呢?记者采访了正在某股份制银行申请个人贷款的刘小姐,刘小姐认为,“确实应该写清楚,要不然看不明白,还挺着急的,以为自己信用记录有问题。”

  银行审查不严格,上传信息不准确

  “我的身份证几年前丢失过,被非法分子冒用开办了信用卡进行透支,上传信息除了我的名字外,其他的都是错误的,银行居然没有经过核实,将错误的信息和透支逾期的记录录入征信系统里,影响我后来申请房贷的发放。”昨日,王小姐向记者抱怨说。

  某股份制银行负责个人征信工作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像王小姐这种现象不在少数,个人信用报告应该在有限的篇幅里尽量展示丰富的信息量,而不应该是堆砌过期的、不准确的信息。

  “各负责收集信息的银行应对上传征信系统的信息进行核实,并对上传的信息负责,这就要求人民银行有奖惩办法,对提供信息不准确的单位有个约束。”有专家认为。

  社保、公积金等信息更新不及时

  记者在本人个人信用报告的“公共信息明细”里看到有本人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养老保险的记录,可是“缴费状态”却是“销户”和“暂停缴费(中断)”,可实际上记者明明每月都在缴存住房公积金和养老保险,仔细查看,发现缴费单位也登记的不是目前的工作单位,已经是几年前的信息。

  采访时,不少人表示在个人信用报告里登记的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养老保险的记录很不准确,更新也不及时,基本没有参考意义。可见新版个人信用报告的“公共信息明细”一栏还须大力改进,应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据广州日报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国内上半年银行系租赁公司总资产突破6600亿       ·10月信贷增长创13个月新低 融资放量背后含隐忧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