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田勇:解决银行业高利润

2012-04-16 14: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范乐

  中国银行(601988)业遭受的质疑和批评,从未像今天这样严重。

  4月以来,陆续公布的各银行年报不断“飘红”,但银行业高利润的争议一浪高过一浪,似乎他们的业绩越好,声誉反而越差。

  中国银行业过去十年加速改革,资产总额、利润率都以倍数递增,屡创新高,业内共识是正“达到国际良好水平”。这个成就按说应该让大家欢欣鼓舞才是。

  可从两会期间就开始的银行业“暴利说”一直在延续。

  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的话,代表了一些批评者的意见:“中小企业很困难,银行却大量赚钱,我们的金融和经济是‘两层皮’,并不合拍”、“赚了那么多钱不叫暴利,什么叫暴利?”

  银行家以数据反驳。中国农业银行(601288)行长张云称,2009年到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率,分别是13.02%、53.58%和25.4%,而同期银行业的利润增长率分别是15%、35%和36%。这说明“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与工业企业基本一致”。

  有银行业内人士称,某些批评是“明显缺乏专业知识”的“情绪上的猜测和发泄”。而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却认为,应该重视数据分析背后的“事实”。

  他表示:“无须测算我国社会平均利润率的高低,也无须知晓其他行业的利润率具体是多少,仅从大量国际资本、国内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都在千方百计争取进军银行业这一现象看,投资什么行业最赚钱,大家早已心知肚明。”

  去年美国人“占领华尔街”,今年中国银行业遭遇舆论“围攻”。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这能否看做是广大民众对可能遭受金融食利阶层盘剥的忧虑与警惕?

  银行高利润从哪里来

  即便银行“暴利”和“垄断”说难有定论,但银行业内人士否认不了银行业年报数据带给别人的“不平衡”心理。

  据统计,已披露年报的12家上市银行总资产为71.26万亿元,共实现净利润8415亿元,同比增29%,占1336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51.3%。银行业净利润的增幅是全体上市公司的2.23倍。

  其中,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去年实现净利润6808.49亿元,日均18.65亿元。而工商银行(601398)净利润2084亿元,同比增长25.6%。

  银行业的薪酬水平看上去也令人“眼红”。据不完全统计,银行业平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而民生银行(600016)2011年员工薪酬增长43.91%,人均年薪约39万元;兴业银行(601166)、深发展分别以30.48万和27.8万居第二和第三位。

  与银行业的“骄人”业绩相比,实业类企业则黯然失色。除去12家上市银行之后,1324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额为8005亿元,较2010年下降10亿元。

  尤其让人感受到“环肥燕瘦”、“不平等”的是,有979家上市公司利息支出较2010年增长36.7%,达1256亿元,远超上市公司本身的净利润增幅。这就是说,企业必须先给银行交足了银子,才能维持自己的发展。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