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远未合理回归 楼市调控还权于民

2012-03-15 15:58     来源:财讯网     编辑:范乐

  温家宝直言房价远未合理回归,现有调控政策将持续发力。“总理合理房价”暗示,未来房地产主要是“消费品”而非“投资品”,对调控是否会转向,百姓具有最终话语权。

  在谈及房地产调控时,温家宝总理3月14日表示,房地产市场关系到财政、金融、土地、企业等各项政策,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涉及到金融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的利益,调控的阻力相当之大。这两年房地产调控在艰难中看到一点曙光,有所进展。首先是调控决心坚定而不动摇;其次是抓住了抑制投机和投资性需求的要害问题,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此前,对房价未来会降20%、30%还是降50%,各种猜想和预期满天飞,这实际是在试探楼市调控底线。现在各方关注房价下降,仍是把房地产的未来作为投资品市场来定位,这个思路与温总理对房地产的提问的回应,与政府一再强调的房地产调控终极目标并不一致。房价下降是调控目标的一部分,把下降水平作为判断调控政策转向的依据,并以此确定下一步投资战略,结果可能大失所望。

  究竟房价多少才是合理的?温总理列了两条:合理的房价,应是使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房价与投入和合理的利润相匹配。后者要求开发商控制利润率,即“流道德血”;前者指房价收入比。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根据总理的标准判断,楼市调控是否停止或转向,要由百姓说了算。只有百姓普遍实现安居了,调控才应停止,而房产不回归以居住为主的属性定位,就不能够解决安居问题。

  应该看到,经过两年来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之所以住房市场的预期至今没有根本改变,与在政策执行上无法放弃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工具性有关。2010年以来,无论是中央政府关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文件,还是中央领导人的讲话,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居住功能的界定、对遏制住房投机炒作等方面的态度都是十分坚决的,但是打击房地产投机炒作的政策则往往落实不到位,地方政府还时不时搞些“小动作”。

  只要还抱着调控只是临时性措施的幻想,楼市投机炒作者及开发商岂能愿意轻易地退出市场?一些地方政府岂不又要千方百计来救这个市场?开发商岂肯让住房的价格继续下跌?所以说,只要中国的住房市场赚钱功能不去除,只要住房市场投机炒作之风不根除,那么住房市场的预期就很难改变,住房市场宏观调控就很难达到目标。

  对房地产市场未来形势的判断,不能仅考虑价格下降幅度,还应考虑未来价格的稳定和最终市场可能是以居住为主的属性定位。“总理合理房价”再度证明,中央楼市调控的终极目标是就是要让房地产回归其以居住为主的属性,未来房地产主要是“消费品”而非“投资品”。对住房这个消费品,定价要看百姓的消费水平,调控是否转向,不是政府判断就可以的,百姓具有最终的话语权。

  连续几年,房地产都是两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中央调控政策预期极其明朗下,今年两会涉及房地产问题的相关提案议案,以及谈论房地产的“兴趣”明显降温。但随着调控进入深水区,有关房地产问题的讨论也更加深入:房产税利弊得失、保障房体系建设、房地产长效机制构造……一连串深层次的问题引发百姓关注和共鸣。相信在调控从严的背景下,房价调整下行趋势将延续,百姓不久将会实现安居梦。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