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论坛官方网站 -- 最新播报

台湾记者海西走透透 建言挖掘人文底蕴打造经济高地

时间:2011-06-10 10:25   来源:东南网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http://www.fjsen.com/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10610/0023cdaacd4d0f5b9b2902.jpg" />人文底蕴打</p>
<p>  在第三届海峡论坛开幕前夕,5月30日—6月3日,“第三届海峡论坛采访团”走进福建的宁德、平潭、南平、三明、龙岩等地,7家台湾媒体、1家香港媒体和5家大陆媒体,深入这些地方采访,了解各地举办第三届海峡论坛子活动的筹备情况,并实地感受当地的新风采。</p>
<p>  “福建在不断地往前走、进步,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在惊叹海西发展生机勃勃、建设日新月异的同时,台湾记者也“爱之深,责之切”,指出了海西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一些真诚的意见和建议。</p>
<p>  <strong>TVBS资深记者庄志伟:平潭既要速度也要保护</strong></p>
<p>  看着车子经过一个个繁忙的工地,以及街上拔地而起的建筑物,庄志伟非常感慨:“去年的这个时候,平潭的城市景观和现在还有蛮大差别,平潭的建设速度太快了!特别是平潭海峡大桥的通车,让平潭的对外交通跨上了一个新台阶。”</p>
<p>  除了感慨“平潭速度”,庄志伟也对平潭岛上的“绿化”印象深刻。在平潭环岛路龙王头段工地,庄志伟指着附近树林说,此前由于缺乏开发,平潭岛上保留了很多绿地,保存了完整的植被和生态环境。他希望平潭不要再走“先破坏,后修复”的老路,而能在开发建设中,对这些绿地进行特别的保护,助益平潭建设国际花园岛。</p>
<trs_page_separator>
</trs_page_separator>
<p>  <strong>东森电视新闻台记者刘依晴:建立共享的资讯发布平台</strong></p>
<p>  在此次的采访团中,阵容最庞大的是东森电视,来了刘依晴、陈震隆、潘凯峰3名记者,大家开玩笑地称他们为“东森三剑客”。“只要跟台湾、台商有关系的新闻,我们都全力关注。”女记者刘依晴如是说。</p>
<p>  东森是较早驻点海西采访的台湾媒体之一,对海西的报道不遗余力。刘依晴表示,海西建设,资讯畅通很关键,海西做了些什么,又有哪些优惠措施促进经济区的发展,台湾媒体都非常关注。她建议,相关单位是否可以借助福建媒体设立一个类似台湾“中央社”的资讯发布平台,就像很多大陆驻台记者每天缴交少量费用,就能及时甚至提早从 “中央社”资讯发布平台获取官方或民间的各类采访信息,这对宣传海西将有莫大的帮助。</p>
<p>  <strong>《民众日报》专刊主笔蔡淑娟:多推介海西“二班城市”</strong></p>
<p>  由于做旅游专刊的缘故,近年来蔡淑娟几乎跑遍了海西的20个城市,“上山下乡”,她笑称自己对这些地方的了解,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当地人。</p>
<p>  在蔡淑娟看来,福建的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由于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不同,被无形地分成了 “一班”和“二班”,厦门、福州等当然是“一班”,龙岩、三明等是“二班”。沿海城市,由于知名度高,经济实力强,一贯与台湾交流频繁密切,就算不挂“海西”牌子,也照样会吸引包括台湾人在内的投资者前来;但身处内陆、山区的“二班城市”就不同了,长期缺少关注,经济欠发达。蔡淑娟认为,海西应该更要关爱“二班城市”。</p>
<p>  蔡淑娟表示,“二班城市”有各自优势,三明是大陆“最绿色”的城市之一,宁德古田有“食用菌之都”的称号,如果福建对这些地方多多宣传,增加它们的曝光度,并向对岸推介,可增加台企对福建投资选择的空间。</p>
<trs_page_separator>
</trs_page_separator>
<p>  <strong>《中国时报》大陆新闻中心林克伦:打通山区县市交通网</strong></p>
<p>  为了寻找一个好的新闻点,或拍张好照片,林克伦常会“脱队”采访;而在宁德古田临水宫采访时,则把对方赠阅的一本400多页的 《临水宫志》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如果到临水宫的交通再方便些,就会有更多企业愿意到那考察投资。”他说。</p>
<p>  谈起福建的交通建设,林克伦对福厦动车推崇有加,由于采访需要,他经常要往返于福州和厦门之间,现在坐车的时间大大缩短,采访更方便也更有劲头了。同理,一个地区交通便利与否,也会“关键”地影响投资者的意愿。</p>
<p>  在林克伦看来,把福建内陆、山区县市的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建设好,把山区县市的交通网打通,也打通了福建通往广东、江西、浙江的交通网,“要致富先修路”,赚钱的机会自然就来了。</p>
<p>  <strong>《联合报》大陆新闻中心赖锦宏:培养人才,也要留住人才</strong></p>
<p>  跑了20多年两岸新闻的赖锦宏,看到福建这几年来在经济上取得的长足进步,感到由衷高兴,但是一谈到这里的人文气息和城市形象,赖锦宏就“不客气”地指出,海西偏重经济规划,城市的文明气息离大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p>
<p>  虽然学的是政治学,赖锦宏却十分喜欢艺术文化,来到福建采访,他对福州的漆画、寿山石,泉州的古文化都非常着迷。他认为,海西的开发,不应该是简单地吸引生产业者来,也要把海西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出来,用文化的优势创造 “经济高点”,把文化变成很强的产业,支持海西经济发展。</p>
<p>  赖锦宏认为,福建的教育水准不输外地,厦门大学也培养了不少人才,却有不少人宁愿“北漂”找工作。这是海西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让更多人才愿意为海西打拼?</p>
<trs_page_separator>
</trs_page_separator>
<p>  <strong>《旺报》海西区特派员洪肇君:政府给政策,更要给服务</strong></p>
<p>  从“福建特派员”到“海西特派员”,爱调侃的洪肇君笑称“升官”了。他说,现在招商的竞争,已经不是简单地给块地、给些优惠政策就行,拼的更是政府的服务。洪肇君表示,发布一个政策不难,难的是如何做好配套的实施细则,让政策发挥应有功效。</p>
<p>  就拿台湾车辆未来可以在福建挂牌上路一事来说,洪肇君认为,“红花也要绿叶配”,政府应该把心思更多地花在应对台湾汽车挂牌上路前后可能碰到的一些问题上。比如,车子在台湾买的保险,在大陆出了交通事故,怎么理赔?台湾汽车在大陆挂临时牌上路期间,各种车险又该如何缴交?让台湾汽车上路之前,要先对司机进行交通识别课程的培训,因为两岸的交通识别是不大一样的,如此可避免因误认交通识别导致交通意外情况的发生。导报记者 林连金 文/图</p>
分享到:
编辑: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