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相亲节目的泛滥让本该羞答答扭捏捏的这档子事突然成了场全民狂欢。作为一名相亲届的资深人士,本编颇感生不逢时。好在有些淳朴的地方还保留着一些天然的、纯粹的、不以车房年薪为衡量标准的相亲盛会,足够让人相信,一见真情可以只是单纯的互相吸引……
感谢搜狐旅游达人肖育文提供本文图片!(博客地址:http://xiaoyuwen2008.blog.sohu.com/)
关于“赛装节”的名词解释
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 以中和乡直苴村的最为盛大,乡土气息也最为浓郁。
赛装节,顾名思义,就是服装,服饰大比赛的。这是一个充分显示彝族人民聪明,勤劳,能干的节日。也是一个爱美,选美,比美的日子。赛装场上色彩缤纷,满眼都是花花绿绿,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鲜艳服装,一定会令你目不暇接。彝族妇女也很会刺绣,不光在衣服,帽子,围腰上绣花,而且还在挎包,鞋子,鞋垫上绣满了可爱,顽皮的俏丽图案。

“赛装节”打哪儿来的?
关于“赛装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传说在很早以前兄弟俩朝里若、朝拉若到直打猎,当时这里土地肥沃,弟兄俩从箭筒里抖出三粒种子种下,待秋后再来看时,已见谷穗金黄饱满,于是他们便让乡亲前来这里居住生活。因兄弟俩开发直有功,很多姑都要举行娘都爱上了他们。长老们只得商定在正月十五那天给弟兄俩赛装选妻。哪个姑娘若能把直 的风光山水花鸟野兽鱼虫都绣在衣裤上便选哪个为妻。于是所有的姑娘便亲自采摘野草野麻等精心编织、日夜刺绣。
“赛装节”上看尽彝族女人的万种风情
每到赛装节这一天,十里八寨的彝族同胞会如约而至,来到赛装场上跳脚、喝酒、唱歌、交游……欢饮达旦、热闹三天。看看谁绣的衣裳最漂亮,看看谁最是心灵手巧,欣赏他们心目中神圣的山茶花。青年小伙则会在赛装场上寻找他的意中人,而择偶的唯一标准也是谁最会绣衣裳。这一天,直苴女人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会穿戴上自己亲手绣制的衣裳,皓齿孩童的好奇、花季少女的青涩、年轻少妇的风韵、中年妇女的富丽、老年妇人的睿智,一袭彝族服饰总能穿出万种风情。直苴绣品之于直苴女人,是其一生的追求,其生命的灵动都隽永在这彝族绣品中。
赛装节上的赛装表演仅仅只是拉开了序幕,而“赛装赛到日头落,跳脚跳迄月当空”才是压轴的好戏。除了展示服饰之美,这天还是彝族青年男女传情递意、谈情说爱的好场所。白天是老、中、青、幼年女性打跳,首先必须由几个长者带头跳上几转,慢慢地其他人才能参加进来,许多年轻姑娘一天换好几套艳丽的服装来展示自我,凡是在打跳场周围的男性都只能是观赏者和裁判。
一些小伙子在这个时候就会在这里认真仔细地观察着打跳场上的每一位姑娘,瞅准赛装女,看看谁的手巧、谁绣得美,谁能成为自己的意中人。到了晚上,就是这些未婚青年男女的时间了,多少有情人蒙面来叙旧,它简直是一场彝族蒙面舞会。多情的阿哥从姑娘身着的服饰,就知道姑娘是否能干、勤劳和聪明,然后挑选自己如意的阿妹。选中目标后抓上她的一件绣品向场外的树林中走去。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无意则不加理会;若是姑娘有意,便可装作向小伙子索回绣品,追到树林中去……阿哥阿妹互相中意后,一起相约到赛装场上共同欢歌跳舞。

顺便玩一玩:跳脚
彝族的舞蹈主要是“打跳”。打跳又叫“跳脚”,是赛装节又一项重要活动。打跳刚健有力、节奏明快,主要形式为踏脚、对脚、抬脚等。人们手拉手围成圈,伴随着悦耳的旋律纵情歌舞。旋律和舞步由弱到强,由慢渐快。舞至高潮时,步伐整齐一致,气氛欢快热烈。除了拉胡琴的两个小伙子外,只见场上打跳的全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天真烂漫的女童、美若天仙的姑娘、白发如霜的老妇,只要愿意,都可融入这欢乐的海洋。打跳过程中,不断有人加入,圆圈越跳越大,甚为壮观。山坡上、树林边,或站或坐或蹲,全神贯注欣赏这道美丽风景的全是身披羊皮袄的彝族男子汉。这可是赛装节打跳的规矩,白天打跳的只能是女子,不分年龄大小、不管婚嫁与否,只要是女性就可上场;晚上打跳的一律为未婚男女青年。
想去看“赛装节”?下页的攻略你一定用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