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体感】
混沌但有逻辑,照顾好自己。
此行羌塘横行高纬,只有节气变化,跨度4-7月份,海拔高于羌塘平均水平,世界屋脊之屋脊,地势西高东低,落差在400米左右。(不算阿尔金)。相同节气,东部雨水比西部多。小型风暴团频繁,区域性气候主因,夹杂冰雹,一天经历五个也不算多。从羌塘夜间温度来看,常年寒冬,从白天温度来看,四季皆有。通过近十年周边县市气象资料分析,推测羌塘腹地四月份夜间温度在-10℃--25℃间,白天温度则受外界因素影响大,常态均在0℃上,天气受冷高压控制,季风猛烈,湿度低,沙尘大,降雨为固态。羌塘后期进入雨季,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大,对流天气频繁,固态降雨变成湿雪、雪球、冻雨等半固态模式,夜间温度在0℃--10℃,极端可达-15℃以下,白天温度同样变化大,最高可达25℃。之前预测的温度变化通过实测是完全正确的,理性的,不夹杂超低温流言。
今年,羌塘雨水偏多,温度偏暖,雪融性洪水和降雨共同引发河流失控。事后得知,昆仑山全线洪水,东侧格尔木市险些被上游水库冲决,西侧玉龙喀什河将淘金者围困,和田河也多年罕有的全程贯通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至于昆仑山中段则亲身经历了。
羌塘温度一日最低点在日出前半小时,最高温度通常在下午四点至八点。这种温度的高低分布与高原大气密度和地貌引发的辐射变量有关。体感温度则富于戏剧性,最高体感在上午十点左右,即便前期四月份,多次可只穿抓绒。最低体感通常在下午,如此倒置跟风力变化有关,风寒效应是体感变化的主要因素。纵观全程,前期低温体感并无显著不适,后期高温反而有多次全天冻僵,原因很复杂,即有后期的湿度、河水、装备溃烂的影响,也有身体摄取热量过少有关。如果各用一个字来表达羌塘前后期的体感,分别是“冻”和“冷”,前期“冻”得手脚麻木、脸歪嘴斜,但没危机感,后期“冷”得浑身发颤,体温似被抽尽,随时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