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藏王陵 破译吐蕃王朝的终极秘密

时间:2010-08-04 08:58   来源:西藏旅游

  墓陵风水:享用不尽的盛世与繁华

  吐蕃王朝的历代赞普陵墓被称为“藏王陵”。迄今发现的最大的藏王陵群位于拉萨市东南、琼结县对面的丕惹山上,是公元七至九世纪历代吐蕃赞普的墓葬群,方圆达3公里。

藏王墓也讲究风水

  古代帝王陵寝一向神神秘秘属“禁地”,连陵区周边的围墙都靠不得,牛羊更是不能在那里放牧。中国帝王陵寝差不多离不了一个共同标准:“龙穴砂少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这就是“风水说”,草草几字,但执行起来内容和禁忌多多。帝王陵寑选址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国运、江山的兴亡,格外受到重视,因为选址不慎被帝王杀掉的风水先生不在少数。

  那为何第一代藏王要在这里建筑藏王陵墓群呢?

  藏王陵墓群依山而建,背靠丕惹山,前临雅砻河,说明吐蕃当时已很注重“背山面水”的风水了。藏风纳气,亘古不变。气遇水则止,遇风则散。松赞干布之墓的大门朝西南开,面向释迦牟尼的故乡,以示对佛祖的尊重。

  雅砻部落第一代藏王——聂墀赞普在这里的扎西次日山上修建了西藏最早的宫殿雍布拉康。在对面的青瓦达孜山脊上,还有6座旧王宫的遗址,是第九代到第十五代藏王各自修建的行宫。陵墓和王宫遥相呼应,应该是松赞干布的祖辈藏王选择这里建墓的一个原因。

  而面临的雅砻河源自雅拉香波雪山,由南向北浇灌两岸河谷,最后汇入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是传说中藏族的发祥之地,雅砻部落最早的臣民就生活在这里。发达的原始农业,使山南成为著名的藏南粮仓。公元前后,雅砻部落便在富裕的雅砻河谷发展壮大,琼结于是成为难得的王权福地。将墓陵建于此,也有保佑后代的意思。

  从眼前的这处藏王陵群看,确属难得的风水宝地。北面有蜿蜒而来的群山峻岭,南面有远近呼应的低小山丘,左右两侧群山环抱,重重护卫。墓陵前端地势宽阔,且有流水环绕。整个陵区构成一个后有靠山,左右有屏障护卫,前方开阔的相对封闭的环境。

  在当地人中口传着这样一个秘密,每当春夏树木葱茏、河水渐涨的时候,清冽的雅砻江水会将陵墓里的宝藏一点一滴地冲刷进沿河的村庄里,一直到奔腾的雅鲁藏布江中,它不仅让藏王的臣民们、子子孙孙都有享用不尽的财宝,而且还在冥冥之中保佑着后世子孙的繁衍与昌盛。

藏王墓的风水保佑着藏王的子孙

  在古代帝王陵墓风水选址,除了生态、实用功能以外,还是一门艺术,其对环境景观的组织是十分重视的。在古代,万物有灵的观念导致了山川自然崇拜,并逐渐发展成为敬祀天地日月山川的国家祭典。“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寄托人们的生活理想,同时在风水的观念中,还常包含着一种追求优美的、赏心悦目的自然和谐的环境思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无论哪朝哪代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站在现代文明的今天,远观这座墓陵群,虽然有萧然和苍凉,但那些静默的土堆亡墓却依然述说着公元七世纪的繁华与兴盛,它的存在,让我们联想到头缠红绸巾,头顶一尊无量寿佛像,身披半月形彩缎披风,脚蹬翘尖花靴的松赞干布,和头戴绿缎绣花冠,冠上饰以黄金宝饰,耳缀金坠,身穿金缎锦袍、绿缎套褂的美丽端庄的文成公主。吐蕃王朝对金银松石宝器的喜爱,犹见当时王宫贵族的富饶,并不因风沙气候的制约而成为贫瘠的代名词。

编辑:王晓蕊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