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古韵瓯剧 看四百戏班斗台瓯江

时间:2011-08-01 15:12   来源:《旅行家》杂志

 

图片来源:马波

 

  温州是宋代南戏的发源地,瓯剧则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古老剧目,历史超过300年,以"书面温话"作为舞台语言,独特的弹奏方式、多变的唱腔和惊险的武打动作等特点,都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当年,温州农村流行一种半职业的"三月班",农闲时结班做戏、农忙时务农。时至今日,民间戏班依然活跃。对于当地人而言,瓯剧并不是惟一青睐的剧种,更确切地说,京剧才是最有地位的。而京剧班的斗台,则是最精彩的场面。

 

图片来源:马波

 

古韵瓯江  目前,瓯江一带大大小小的民间戏班总共有400多个,小则10来人,大则50多人,每个大戏班一年要唱戏300场以上,小戏班则更多。这些戏班中,京剧班不在少数。并且,每次开台,京剧必是第一台开锣大戏,要是京剧未唱,其他剧种都是不能登台的,连当地最有名的地方戏瓯剧也只能退居其次。在当地人眼里,京剧是国剧,象征着身份和地位。

  我在当地遇到一个很著名的戏班,叫五星京剧团,前身是有编制的,1985年后改为了民营。戏班的演员来自五湖四海,但也多集中在中原一带,他们有的是夫妻,有的是父女、母子,也有一家老少几口。虽是民间戏班,却也藏龙卧虎。60岁的王建东就是一位功夫颇深又扮相英俊的老演员,他在民间戏班闯荡30年,还曾被评为首届全国十大票友之一。戏班里还有一位14岁的河北籍小演员,在《闹天空》这出戏中扮演一个小孙猴,像他这样的小角色,戏班里还有许多。他们刚见到我时,以为我的三脚架袋里装的是二胡,而我是新来的琴师。即便在传统文化已成热门摄影题材的今天,他们仍是寂寞地唱戏,并未受到过外界过多关注。

 

图片来源:马波

 

  民间戏班没有固定的地方演出,唱戏也不卖票。与其生存关系最大的,便是庙宇和祠堂。一旦庙修好、祠堂建好,就要唱戏开台,就会请来民间戏班搭台唱戏。所以说,庙堂的搭建和修缮决定着民间戏班的演出场所和次数。江浙一带多庙堂,于是,不同戏码常年上演着,几乎所有戏班每天都有演出,甚至一天演好几场。一位来自东北的老生感叹:"真该谢谢那些祠堂、寺庙,正是因为它们,才能有这么多的班子有戏唱。"

  我到的时候,正好赶上一座祠堂建成6周年,亲见了最精彩的"斗台"。斗台,即多个戏班同唱一台戏,但分别站在不同的舞台上竞技,参加斗台的戏班少则两个,多则五六个。与单独唱一台戏不同,斗台的规则是以赢得的掌声、喝彩声最多为胜,获胜者方能拿走请戏钱。对戏班来说,斗台不容回避,是喜忧参半的功课。斗输,自然是倒霉丢脸,并且马上影响到下部戏的戏约、戏金;斗赢呢,扬眉吐气,立竿见影,一年、两年的戏约都会在短短几天内挤满。至于主家邀请斗台时,高出平日一小半的酬金,倒是小意思了。

  斗台,实在是对戏班的全方位的考验。首先是体力。斗台往往一唱一整天,早十点到晚十点,有时还要连唱三天。为了在嘈杂的现场环境中博得眼球,武戏无疑是最能起作用的,所以闹天宫、穆桂英等热闹的剧目在斗台时经常能看到。这些演员唱戏多是为了兴趣,所以表演时总是尽其所能,斗台时就更是争强好胜了。我在后台时就看到一位武戏的花脸因体力不支而倒在了地板上。其次是技术。这技术不仅仅是唱作念打的本事,在这种场合,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听力尤为重要。虽同唱一出戏,但各个台子的奏乐、鼓点都不一样。演员必须从各种声音和不同的鼓点中分辨、并始终跟上自己的节奏。

 

图片来源:马波

 

  斗台现场除了戏台各据一方,观众在刚开始也是分阵营的。但通常看到后面,哪边热闹看哪边。左边戏台前的,侧着头去看右边戏台上的戏;右边戏台前的,则探着身子去看左边戏台上的戏;或一会儿看左边、一会儿看右边,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到了最后,甚至有人已换了座位。

  我听当地一位村民讲起自己年少时看斗台的情景:那一年他14岁,正是农忙割晚稻的时候,上午忙农活,下午、晚上看戏。本来是午后1点开场,因为斗台,中午12点就提前敲锣了。两个班子,一个叫大庆丰乱弹班,一个叫新凤玉乱弹班,一边是《斩薛猛》,一边是《哪咤闹海》,都是最热闹的武戏!当时好多村民正吃着午饭,端着饭碗就跑出来了。两个班子做得好,村民就两边叫好,分不出上下。结果斗犟起,连着做,都不肯停下。一气做到夜里,又一气做到第二日天光!台下的人来来去去,有的走了,有的夜里睡了一觉又来。后来村干部看情形不对,再做下去要做出事了,就派来十几个青年人,分做两班跑上台,将两边都拉了下来……这样的故事,只是听着,也通体酣畅。

  斗台那天现场,我在演出间隙到一小卖部买东西,正好听到一姑娘在打电话。"俺昨天在台上收了两个红包,一个100,一个200……"听口音是河南人,脸上还画着花旦的妆,穿着戏服的垫衬,而那时离下一场斗台还不到1个小时了,"等会儿他们让俺上台演主角儿穆桂英,还要穿俺最喜欢的红夹袄,真是太高兴、太幸福了……"瓯江这地方,幸福来得实在直白。

 

图片来源:马波

 

旅游提示

  A.去哪里看?

  京剧与瓯剧在温州非常盛行,戏班多活跃在瑞安、乐清、永嘉、玉环等地村镇,而市郊地区的百姓也常借过生日、建祠堂、办喜事、祭典仪式及庙台会等活动请来戏班。戏班很少在市区专业戏院演出,多是应当地百姓包场的要求,在乡镇村落里进行。

  B.何时去看?

  演出旺季集中在农历正月初一、十五到农历的五月,以及农历八月至十月。

  C.花费如何?

  民间班子的演出并不卖票,主要是收取镇上或村中因有喜事或举办祭典人家的包场费。也就是说,由一人掏钱请镇上所有人、包括客人一起看戏,以示喜庆和排场。

  D.能看多久?

  戏班在一个地方演出时间约为3天,然后走街窜巷赶往下一家包场的地点,类似大城市中歌舞厅的自由歌手赶场子。

编辑:陈叶群

相关新闻

图片